首页 -> 2006年第5期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经过

作者:黄禹康

动,因而发生了1944年5月版的书却收入了6月发表的文章这一问题。这部《毛泽东选集》,原来是想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名义出版,后来中央考虑这部《毛泽东选集》是初创,要分局用晋察冀日报社的名义出版。
  对《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邓拓当时倾注全力,废寝忘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心血。1944年初夏的一天,邓拓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开会,带着两大本《毛泽东选集》校样,他抓紧一切空隙来校对。吃过晚饭,别的同志都到村外去散步,他一个人伏在案头校书。掌灯之后,刘澜涛找邓拓和另外两个同志研究了半夜工作,研究完已是夜深人静了,邓拓仍在小油灯下继续校对工作。
  1944年4月的一天,住在雷堡村的邓拓把晋察冀日报社第二印刷厂厂长周明从坡山村叫来。邓拓把晋察冀日报社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消息告诉他,将已经编好的书稿交给他,并对排版、印刷等作了详细交代。邓拓说:“现在书稿已经编出来了,选的这些文章,都是经分局领导审定后,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的。第五卷第一篇,原来选的是《论新阶段》全文,现在只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节,是中央宣传部的意思。”临分手时他再三嘱咐:“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咱们务必把书印好,争取时间,不出错误……”周明从雷堡村回到坡山村,向全厂同志传达邓拓社长布置的任务,全厂职工热烈响应邓拓的号召,愉快地接受了印刷《毛泽东选集》的任务。全厂各个工序都围绕这一任务制定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案。伙房的同志响亮提出:“要把饭菜做得更好一些,保证大家精力旺盛地工作。”
  1944年抗日战争接近反攻阶段,晋察冀日报社第二印刷厂驻坡山村,主要承担图书、期刊、报纸的出版任务。第二印刷厂很快印出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的平装本和《毛泽东选集》五卷合订的精装本。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山沟里的坡山村第一次印刷精装书,无论材料、工具,还是技术(当时只有一位老工人崔振南搞过精装),都有很大困难。但是,印刷厂的同志们热情很高,他们把出版印刷《毛泽东选集》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千方百计克服各种物质和技术上的困难,力求尽善尽美,保证出书质量。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晋察冀边区的纸张十分缺乏,为了印刷《毛泽东选集》,通过地下党组织派人深入到敌占区,越过层层关卡购进了一部分较好的凸版纸。装订中第一次采用锁线技术,所用的红绿线,以及红蓝绸子,也都是从敌占区买来的。手工锁线技术也是靠一位老工人崔振南现场示范教的,精装本采用的布面烫金字技术也是现学的。糊壳用的纸板,是自己造的草板纸裱起来的。烫金字没有金片,就用铜来代替。
  当年参加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印刷出版工作的贾呈祥回忆:当时正值日寇“大扫荡”之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所有物资十分奇缺。在敌人的经济、军事封锁下,报社很难到敌占区买到白纸。在邓拓领导主持下,报社办起了手工造纸厂,用稻草、麻绳造纸。虽然这种纸很粗糙、发黄,但可以用来印报,省出来的白纸印《毛泽东选集》。简陋陈旧的设备,印平装本的《毛泽东选集》就够吃力了,要印封面有毛泽东像的、烫金的精装本,那就更困难了!为了出版精装本,邓拓和晋察冀画报社沙飞商议,由画报社制毛泽东像的铜板。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是烫金怎么办呢?小厂没有烫金机。装订组长崔振南提出用手搬机代替烫金机,在手搬机下生出炭火,把转盘烤热,这样烫出了金光闪闪的“毛泽东选集”五个大字的精装合订本。当时负责排印的周明厂长对排、校、印、装各工序抓得很紧,要求排版格式务必合乎标准,校对不准错一个字、一个标点。用两部铅印八页机印内文,方箱机印封面和照片。当时没有电力,完全靠两个人轮换“摇大轮”,正值三伏天,印刷厂的同志赤背短裤,汗流如雨。夜班印刷时,点着麻油“大碗灯”通宵赶印,第二天大家一看,人人脸都熏黑了。大家风趣地说:“咱们像‘黑人牙膏’,吐痰也是黑的”。内文页码完成之后,全厂集中力量加紧装订,不分干部和工人都参加折页、锁线,书店经理智良俊当时也赶到印刷厂参加高强度的劳动。
  《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944年7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和第五卷出版发行。为此,同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发表《贯彻毛泽东思想,本社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文章。该文讲了四个问题:(1)谁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二十三年来中国无产阶级与中国人民终于找到自己的天才领袖——毛泽东同志。”(2)何谓毛泽东思想?“二十三年来中国革命运动,凡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总是胜利的,前进的。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马列主义的原理原则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的布尔什维克思想。”(3)出书的目的。“为了贯彻毛泽东思想于边区全党,本社特出版毛泽东选集。”(4)书的内容与简况。“全书共分五卷,约五十万言,内容系抗战以来毛泽东同志各种名著讲演及其他重要言论,并附抗战前几篇重要文献。刻正付印中。”1944年9月,出版发行第一、二、三卷。9月26日,《晋察冀日报》发表《边区出版史上一件大事——毛泽东选集出版》。当地召开了庆祝《毛泽东选集》胜利完成印制任务大会。第二印刷厂完成出书任务好,得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写信表扬和奖励。
  1944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批4000册印出之后,很快售完,并多次重印。当时,广大干部都以能买到一部《毛泽东选集》为最大的幸事。当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送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时,院里马上围过来一大群人。刘澜涛把书捧在手上一个劲儿地夸赞,真是爱不释手。可惜,因为当时条件限制,就是平装本边区机关干部也不够一人一本。于是,不少干部就千方百计“磨”着邓拓要书。一时间《毛泽东选集》成了全边区人人欲得的珍本,成了轰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的特大喜事。
  《毛泽东选集》1945年3月再版时,增加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和《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两篇文章,也是以晋察冀日报社的名义出版,在坡山村第二印刷厂印制。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在邓拓、胡锡奎两人主持下编辑完成的。当时,胡锡奎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分局宣传部长,直接领导晋察冀日报社的工作。他对《毛泽东选集》所有的重要文章和注释都亲自审阅。1944年5月初,邓拓改任晋察冀日报社副社长,并去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社长一职由胡锡奎兼任。邓拓走后,胡锡奎又具体主持了从5月到《毛泽东选集》五卷本全部出版前剩下的一些工作,如对有关篇目进行增补调换,排版、校对、印刷,直至印出样书。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出版,翻开了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新的一页。它系统地宣传了毛泽东思想,并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积累了经验,准备了条件。刘澜涛在评价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时说:“邓拓在客观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主编的这部《毛泽东选集》,事属初创,当然很不完善,但它却是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在边区出版史上也值得大书一笔。”
  (责任编辑 陈 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