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为中国革命捐躯的第一个苏联顾问

作者:王金锋




  大革命时期,苏俄为支援中国革命,不仅从物资上提供了大批的经费和军械,还从组织上选派了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其中包括为中国革命捐躯的第一个苏联顾问巴甫洛夫。
  
  孙中山所敬服的人
  
  经过三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认识到,旧式军队是靠不住的,革命要成功非要先有革命的武装不可。1921年他开始整军,并会见了苏俄代表,研究红军的建军经验,在马林的建议下,决定以俄为师,建立有觉悟的军队,并表示希望苏俄政府派遣军事专家和政治工作人员到广州担任顾问。随后,在孙中山整军和创办黄埔军校的过程中,苏俄在物力和人力上给予了极大帮助,从而使国共两党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和旧军队的改造。
  1924年4月16日,按照孙中山先生的嘱托,鲍罗廷和驻华大使加拉罕致电莫斯科,要求选派50名工作积极的军事人员组成顾问团来广东,并让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使孙中山敬服的同志率领这个顾问团。1924年5月,苏联选派的顾问团以退伍军人的身份作为志愿者来到广州,团长就是资深望重、功勋卓著的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全名帕威尔·安德列耶维奇·巴甫洛夫,中国名字为高和罗夫。他1893年出生在原沙俄一个陆军中将的家庭。18岁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获释后参加了以《真理报》为核心的革命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于1915年应征加入沙皇军队,曾在禁卫军的精锐部队服役,对德军作战。十月革命后转入苏维埃军队,参加了保卫革命成果的国内战争。1919年他加入俄共(布),同年2月即带领游击队投入红军。此后在克里木一带抗击弗朗格尔白卫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享有“列宁士官生”的美誉。他在布哈拉一带驰骋疆场,荣立战功,被授予“布哈拉一级金星勋章”。1922年10月,巴甫洛夫赴莫斯科参加高等军校训练班,同时兼任射击学校校长和政委。因为他在打击马赫诺部和平定安东诺夫叛乱以及对中亚巴斯马克匪帮等战役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2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二级红旗勋章。1923年秋,布哈拉苏维埃选举他为布哈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巴甫洛夫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民间,人民为他而自豪。他在来中国之前,担任苏联红军第十三军军长。
  
  投身中国革命的苏联顾问
  
  巴甫洛夫动身来中国前曾受到伏龙芝的接见,接受了重要指示。到达广州后,他立即投入了筹建黄埔军校和改造旧军队、建立国民党直属军队的工作中。
  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研究、考察时局,深入了解广州军队的情况,包括给养、武器、经费、士气等等。他得出的结论是:军队的弹药武器十分缺乏,经费拮据,因此,许多将领和士兵各行其是,孙中山的命令有时得不到执行。兵工厂太小,不敷使用;空军力量薄弱,亟待加强。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首先,他于1924年7月8日给苏联政府拍了电报,请求立即给孙中山政府运送急需的武器。仅仅过了一天,苏联领导人就对巴甫洛夫的急电做了安排,准备马上启运武器。这批武器于同年10月8日由苏军邮船“沃罗夫斯基”号运抵广州,其中包括8000支带刺刀的长枪、俄国式步枪,每枪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小手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埔军校武器弹药极端缺乏的状况。
  同时,巴甫洛夫说服孙中山改变广州地区武装力量分散、无法指挥的混乱状况,为广东革命政府制定了一个将若干地方军阀部队改编为革命军队的计划,并为此建议孙中山成立了国防委员会,作为“研究改组军队和进行防御”,并“推进和监督军队改组”的机构。这个计划得到了鲍罗廷的支持,也得到了孙中山的同意。7月1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该军事委员会以孙中山为主席,由胡汉民、廖仲恺、杨希闵、许崇智、刘震寰、蒋介石、伍朝枢、谭延闾、樊钟秀等9人组成,巴甫洛夫担任该委员会的军事顾问,主持军事委员会的工作,并以军委会的名义指挥军队。
  巴甫洛夫努力使军事委员会成为各军的最高战略决策机关。7月15日,他在军事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初步工作计划,包括:“一、在联军中,设立政治机关,在军、师一级单位中派驻党的负责同志,在黄埔军校附设培养军政工作人员的短训班。在军队中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二、对联军的指挥人员实施统一的训练。”他还提出对士兵进行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大本营外围设防保证安全,筹建装甲部队,在敌后组织广泛的农民运动,继续从苏联选调军事教官,扩大军校规模等计划和建议。他的建议受到了与会者的赞许,并付诸研究,准备实施。
  
  史无前例的军人葬礼
  
  正当巴甫洛夫准备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之际,1924年7月18日,他离开广州到东莞石龙前线考察时,不幸在东江落水遇难。得知噩耗,孙中山非常悲痛。7月20日,巴甫洛夫的遗体运回广州,孙中山亲自率领广东军政长官和各界代表到火车站迎接。7月23日,孙中山为这个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杰出的苏联军事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冒着南国难耐的酷暑,送别了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苏俄军事英才。在追悼会上,孙中山读了亲自撰写的悼词:
  惟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孙文致祭于高等顾问高和罗夫将军之灵前日:
  维天生材,辅佐斯民,郁郁高君,百战奇英,来佐我华,羽扇纶巾,运谋设策,颇见经纶。方冀辅弼,克赞乃勋,何期无命,中途殂殒,渺渺水天,绵绵长恨,英灵不昧,默启后人。呜呼哀哉尚飨。
  追悼会后,孙中山给苏联政府发了唁电,他说:
  我为巴甫洛夫将军的不幸逝世深感悲痛。他是为中国争取自由的事业而牺牲的第一个俄国人。我邻邦的这位勇敢高尚的儿子死得其所,他的牺牲更加密切了中俄两国的关系,更加增强了国民党为民族自觉斗争到最后胜利的决心。
  1924年12月24日,在北国凛冽的寒风中,苏联人民为巴甫洛夫举行了送别仪式。陆海军人民委员伏龙芝参加并主持了安葬仪式。他简短的讲话字字珠玑,为巴甫洛夫盖棺定论:
  现在我们送别一位最杰出的红军英雄。从乌克兰到遥远的土库曼斯坦,巴甫洛夫同志率领军队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到最后,在规模宏大的已经揭开反帝斗争战幕的遥远的中国,他的英名也传遍了四面八方。我们怀着极大的悲痛埋葬巴甫洛夫同志。唯一可以告慰我们的是,巴甫洛夫将永远活在苏联工农和中国劳动者的心中,他的牺牲将使苏中人民的关系更加巩固。
  现在巴甫洛夫长眠在莫斯科瓦岗科夫墓地的苍松翠柏中。
  (责任编辑 陈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