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凭

作者:许善斌




  
  左面的这张毕业证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前列,它虽然诞生于1950年2月1日,在突出政治方面却如此前卫,又是领袖像又是主席语录,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
  值得注意的是,这张毕业证上有县长的签名,当时学校之少、毕业生之少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细看里面的内容,原来证件的主人只是个四年级学生,只能算做“准小学毕业生”。还有一点非常有趣:毕业证左侧的时间显然是经过涂改的。这是因为1950年新政权刚刚成立,刚刚启用公历纪年不久,各单位印制的证件“存货”大多还是沿用“民国X X年”的格式。
  
  1951年的这张初中毕业证上面的很多细节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证件的设计思想多而杂,当时也还算时髦。上面有国旗下面有党徽,右面是麦穗左面是烟囱,当时的社会主体工人和农民证上全有了,再下面有机床、显微镜、钢笔、铅笔,这可能是代表知识分子或者是代表未来吧。显微镜是当时的“高科技”,钢笔和铅笔是知识分子的标志,很多人喜欢在上衣口袋上别支钢笔,钢笔在人们的眼里就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在领导文化新潮流。
  事过境迁,现代人已经很难想像初中毕业证曾经竟是那么高贵而稀少。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的话,当时的初中生比现在的大学生少得多,初中毕业生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有了这张文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脱离农村,摇身一变成为吃国家皇粮的干部了。那时候小学毕业参加农业劳动就是“屈才”。山东有个女青年叫徐建春,因为小学毕业留在农村就成了政府和媒体宣传的典型,毛泽东还接见了她呢!
  
  第三张毕业证比共和国“早产”3个月。这所学校是私人办的,因为上面有个红五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亲共”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私立学校很快就寿终正寝了。另外,虽然这是一所私立小学,但我们注意到签发单位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局。这说明当时杭州已经是“我们党”的天下,共产党已经逐步实现对各个行业的领导。
  
  
  右面的这张小小的文化证有点儿不伦不类,按说有文化的人才有文化证,但是怎么才算有文化谁也没法说清楚。
  在过去,人们往往把文字和文化混为一谈,认为认识几个字就是有文化的表现。此证是1954年县扫盲委员会颁发的,按他们的标准摘掉了文盲帽子就算有文化了。那时在农村称识字的人是“文化人”,文化证大概就这样推理出来了。
  文化证上面有毛主席像。毛主席领导农民翻了身,翻身自然不忘毛主席。1954年的毕业证就出现了毛主席像,可见后来毛主席像的广泛运用也不是偶然的。
  
  再看看左边这张证书吧,这一张离上一张才过了4年工夫,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叫识字证书就比较切合实际了。证书的背景上有“向文化进军”和“向科学技术进军”,说明科技已经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视野。当然那时候的科技还是“小儿科”,连使用肥田粉也算是科学种田。这张识字证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那个时代的东西多多少少有吹牛造假之嫌,所以这张识字证的含金量也就无法判断。
  (责任编辑 刘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