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俄罗斯围绕列宁墓去留展开的争论

作者:王正泉




   近年来,俄罗斯围绕着列宁墓的去留展开激烈争论。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俄政坛左右两派势力长期搏斗的继续,它同如何评价十月革命及其领袖列宁的问题密切相关,对俄罗斯的未来走向也有一定影响。这场争论由来已久,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戈尔巴乔夫时期有人提出要迁葬列宁遗体
  
  列宁是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苏联的缔造者。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于莫斯科近郊的高尔克村。列宁逝世后,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决议,决定在莫斯科红场修建列宁墓,永久保存列宁遗体。有材料说,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当时主张将列宁遗体土葬,而斯大林坚决主张保存。1924—1930年,列宁墓曾先后修建过三次,现今的列宁墓是1930年由建筑师舒谢夫设计并建造完成。几十年来,列宁墓成为世界历史纪念文物,一直为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所崇敬和瞻仰。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在苏联鼓吹“民主化”和“公开性”,反共势力乘机攻击共产党和否定社会主义,并追本溯源,力图否定十月革命及其领袖列宁,提出要迁葬列宁遗体。
  1989年4月,列宁共青团剧院总导演扎赫罗夫发表电视讲话,建议将列宁遗体易地安葬。在四天后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与会者对这个建议予以严厉驳斥。一个月后,著名评论家卡里亚金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列宁生前希望死后同自己的母亲一起安葬在圣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但这种说法并无根据,据列宁博物馆馆长梅利尼琴科说,没有任何列宁有关自己身后事的文字记录。
   1990年3月12日,民主派头面人物阿法纳西耶夫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攻击列宁说:“如果我们的领袖和缔造者(列宁)为某种东西打下基础的话,那就是国家暴力和恐怖政策的原则。”10月7日,俄联邦人民代表尤申科夫在《消息报》上发表谈话,诋毁十月革命“是一场悲剧”,至多只能将这一天作为追悼日来纪念。10月21日,反共组织“民主俄罗斯”的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把11月7日变为“哀悼日”。与此同时,全苏各地出现一股“打砸抢”的狂风恶浪,专门破坏列宁纪念碑和十月革命纪念物。10月13日,戈尔巴乔夫发布的总统令中指出:“近来不断发生粗暴凌辱苏联国家奠基人列宁和其他社会政治活动家的纪念碑、十月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事件。”
   1991年8月29日,莫斯科市市长波波夫下令撤销列宁中央博物馆,把红场旁的这座建筑物改作市苏维埃办公楼。9月5日,列宁格勒市市长索布恰克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应该满足列宁生前的愿望,把列宁遗体迁移到列宁格勒的沃尔科夫公墓安葬。所有这一切,实际上挑起了列宁墓去留问题的争论。
  
  叶利钦时期围绕列宁墓去留爆发激烈争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围绕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持续不断。一些人提出,红场是历史文化古迹,应还其本来面目,不应成为墓地。许多人表示反对,他们强调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保护,不能轻易变动。医学专家也认为,易地安葬列宁遗体是世界医学界的极大损失,因为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例把遗体保存这样长时间的成功先例。
   俄执政当局的倾向性比较明显,它不仅把“十月革命节”改名为“和谐和解日”,而且在1993年10月6日作出决定,撤销列宁墓的“第一岗哨”。这显然是矛头指向列宁墓的一项措施。1997年4月列宁诞辰纪念日前后,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成为社会的热点。而且,由于叶利钦和国家杜马的参与,这场争论变得分外激烈。
   1997年4月2日,俄共占优势的国家杜马(上院)以241票赞成,1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声明,呼吁俄当局禁止迁移列宁遗体,强调迁移列宁遗体缺乏历史、法律、道德和美学依据。6月4日,国家杜马通过《红场法》,规定禁止在红场改造和修建任何破坏历史原貌、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要求的设施。叶利钦则主张迁葬列宁遗体,并提出要在当年秋天就此举行“全民公决”。6月6日,叶利钦在圣彼得堡召开的总统文化委员会会议上说:“应当将列宁土葬”;“列宁给俄罗斯带来许多苦难”;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以便能逐步地、文明地和小心谨慎地把列宁等人的墓搬出红场”。但这种意见遭到许多人的反对。6月23日,国家杜马再次通过一项声明,呼吁俄政权机关“制止对列宁的政治报复行动,即要把列宁遗体迁出列宁墓,进行土葬的行动”。由于遭到强烈反对,列宁遗体的迁葬问题便搁置起来。
  
  普京反对关闭列宁墓,主张保持现状
  
  普京主政后,俄罗斯国内围绕列宁墓去留的争论依然存在。面对争论,普京多次发表讲话,主张保持现状不变。2001年7月中旬,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有人主张迁葬列宁遗体时说:“我反对这样做。许多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列宁联系在一起,安葬列宁意味着他们虚度了生命。”他表示,列宁遗体仍将保留在列宁墓中供人瞻仰,因为“安葬列宁遗体将导致社会动乱”。他还说,只有当绝大多数居民同意讨论这一问题时,才能将它提上日程,但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此后,关于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据分析,普京之所以对列宁墓采取这种态度,与他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密切相关。普京主张一分为二地评价苏联历史,认为苏联时期既付出了“巨大代价”,又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普京在2000年2月竞选总统时公开赞同这样一种说法,即“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普京坚持沿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尽管前任叶利钦公开反对,普京仍然强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2004年2月12日,普京更明确地说:“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当时存在的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所有这些都说明,普京对苏联历史的评价既不同于右派政党,也不同于俄共,这种评价对普京在列宁墓去留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显然很有影响。普京一方面反对迁葬列宁遗体,另一方面也没有把话说死,强调要根据“绝大多数居民”的意见行事。
  
  围绕列宁墓的争论重新出现
  
  2005年9月29日,俄总统驻中央联邦区全权代表波尔塔夫琴科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列宁遗体应该从红场的陵墓中移出,安葬到公墓中去。他说:“我们的国家曾经被冲突所动摇”,而“那些引起这场冲突的人却仍躺在我们国家的中心克里姆林宫附近,这是不公平的”。尽管他再三强调这是“个人观点”,但此话一出,仍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和争论。有些人随声附和,表示赞成。俄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斯利斯卡10月3日甚至提出更为激进的观点,她建议在2006年1月就迁葬列宁遗体。俄文化基金会主席米哈尔科夫则说,列宁生前曾表示愿意和母亲一起安葬在圣彼得堡,人们应尊重并满足死者的愿望。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伊柳姆日诺夫说,他准备拨款100万美元把列宁遗体运回本地,因为列宁的祖母是卡尔梅克人,是他们的同乡。圣彼得堡市市长马特维延科也呼吁迁葬列宁遗体。甚至还有个叫库尔基斯的美国富翁,声称愿意出资“购买”列宁遗体,“让这位伟大领袖到美国定居”。
   俄共则表示反对,而且反应强烈。2005年10月4日,久加诺夫发表声明,认为提出迁葬列宁遗体是“不负责任和挑衅的举动”,“是对我们国家历史和民众感受的公然藐视”。他怀疑这不只是“个人建议”,因为“如果没有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批准”,此人“不太可能提出这样一个对红场具有侮辱性的建议”。他认为,这是普京政府为试探民意放出的气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