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半个世纪的红军长征书刊收藏

作者:奚景鹏




  我自1949年秋开始收集红军长征书刊,迄今已有50多年。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现在收藏红军长征书刊900多册,报纸250多张,分装在30多个纸箱内。
  
  缘起
  
  我解放前在西安上了三年高中,1949年暑期考入大学。秋季入学后不久,我看见1949年8月3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3期登载了张泰写的《中国红军的故事》,讲述“朱总司令的扁担”、“爬雪山”、“过草地”等内容。这本期刊还登载了刘蒙天的两幅木刻:《红军强渡大渡河》和《红军过泸定桥》。虽然这些内容在杂志中只有薄薄两页,但给刚入新社会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对红军长征的极大兴趣。这之后,我课余便到图书馆翻阅书报杂志,星期日进城到书店,寻找有关红军长征的书刊。
  我热衷于收集红军长征书刊,还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系。1950年8月我参加铁路工作,一开始就在陕北来的干部和军队转业的干部直接领导下工作。不久,我调到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人事处工作,人事处副处长覃长生是参加长征时的“红小鬼”。他1919年生于湖南一个土家族农民家中,1934年参加红军。他常给我们讲他参加长征的经历。由于家境贫穷,当时他身体瘦弱。过河的时候,为了防止他被河水冲走,老战士就背他过河。翻山越岭,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拽着马尾巴走。就这样,他艰难地走完了长征路。
  1956年7月我调到北京,在铁道部新建的铁路工程总局办公室任秘书。总局副局长喻楚杰是红军老干部,1897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34年9月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六十九团团长,10月参加长征,参加了长征初期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战斗。当时战斗很惨烈,红八军团原有10900人,后来简直是所剩无几,喻楚杰是其中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我由于工作调动,和覃长生、喻楚杰两位同志相处时间不长,但他们经过多年革命斗争的锻炼而形成的优良作风,使我终生难忘,也更增加了我阅读和收藏红军长征书刊的愿望。
  
  持之以恒搞收藏
  
  解放初期,1950年到1956年,我所在工作单位,先后在宝鸡、天水和兰州。那时的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书店很少,我只能收集到一些散见于报刊上登载的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
  1956年7月,我调到北京工作。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又是文化古城,新旧书店星罗棋布,使我眼界大开。书店里真是书山书海,琳琅满目,还可以随意翻阅,更令我兴奋的是竟还有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书刊。当时书刊很便宜,我陆续买到了许多全国解放前出版的革命历史文献,如饥似渴地阅读。
  我用3元钱在旧书店买到1948年3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精装上下两册,16开本,1035页。书中附录《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遵义会议决议。直到1985年出版《张闻天选集》,我才知道该决议出自张闻天手笔。
  过了一些日子,我又买到解放前出版的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几种中文译本,如获至宝。
  1955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内部读物)。该书汇编红军指战员于1936年写的回忆文章55篇,其中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和杨定华的《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多年来不知廉臣是谁,直到1985年《红旗》杂志重新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才知道廉臣就是陈云同志。
  1957年《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经毛泽东审定的诗词18首;1958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1963年又出版了《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在此期间,北京、上海陆续出版多种线装本,古色古香,引起我的收藏热情。随后各地出版大量的《毛泽东诗词解释》,由于这些书中都编有红军长征资料,我一共收集了180多本。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一个新时期。由于经济上放开搞活,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旧书市场,又有大型书市和古旧书刊拍卖会等。这些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好去处。
  1990年10月退休后,我有了闲暇时间逛书摊,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的藏品,并往往有意外惊喜,能够获得一些珍稀版本。正如收藏界所说的“可遇而不可求”,也可以说是种缘分吧!
  随着藏品的逐渐增多,我还和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分别于1995年、1996年在北京智化寺举办了两次红军长征书刊收藏展览。同时,我还利用收藏的珍稀版本,进行长征书刊版本的研究考证工作,发表了几篇相关的文章。
  
  难得的珍稀版本
  
  我收藏的长征书刊珍稀版本,各种类别的都有,不便一一介绍,现将其中有关长征早期报道的珍稀版本择要介绍如下:
  1.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的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大32开,464页。全书12章57节,照片16幅。这本英文版是《红星照耀中国》的最早版本,被人们誉为“不朽的名著”、“惊世之作”、“传世之作”,曾以数十种文字翻译,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后来斯诺多次对《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修改和补充,又出了数个英文版本,我收藏有其中1972年英国出版的鹈鹕版,较1937年10月初版增写扩充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2.1937年天津《大公报》出版范长江著《中国的西北角》(第7版),大32开,354页。范长江于1935年9月至1936年6月,历时10个月,行程4000多里,在西北考察,写了大量报道,陆续在《大公报》发表,披露了不少有关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的消息,成为在国内报纸公开报道正在进行着的长征之第一人,后结集出版,即《中国的西北角》。我还收藏有《中国的西北角》早期的日文译本,1938年1月20日日本改造社刊行,松枝茂夫译,32开,399页,也很珍贵。
  3.1937年7月5日,上海人间书屋出版社编印的《逸经》半月刊第33期,刊登幽谷著《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这是国统区书刊中记述红一方面军长征全过程的最早的文章。幽谷,原名董健吾,即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三节中所写的“王牧师”。董健吾于1937年2月底去过陕北。
  4.1937年11月8日至1938年1月18日,上海复旦大学编印的《文摘战时旬刊》第5至9号,连载长风译的斯诺《二万五千里长征》,译自英文《亚细亚》月刊1937年第10至11号登载的斯诺著《长征》(后来收入《红星照耀中国》第5章)。我还收藏有1949年5月30日上海文孚出版社出版的斯诺著、天明译《二万五千里长征》,32开,22页。这本小册子同《文摘战时旬刊》译文相同,由此可知“长风”、“天明”都是汪衡的笔名。
  5.1938年1月5日,上海光明书局出版的黄峰编《第八路军行军记1——长征时代》(第3版),32开,156页。黄峰,原名邱韵锋,上海光明书局编辑。
  另外,一些长征早期报道的珍稀版本,非常著名,但我只收藏有再版本。在这里,也简要介绍 如下:
  1.1948年9月,大连光华书店根据1938年2月复社版,再版发行《西行漫记》,32开,379页。复社版《西行漫记》,由胡愈之根据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初版组织翻译,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反响极为强烈,在短短10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
  2.1950年10月,上海启明书局根据其1939年的最初译本,出版了《长征二万五千里》,32开,480页。启明书局版《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根据1938年7月美国兰登书屋版《红星照耀中国》翻译的,斯诺增写了第13章《旭日上暗影》,着重介绍红军的游击战术和对中国抗战前途必然胜利的展望。我还收藏有1949年9月上海急流出版社出版的亦愚译《西行漫记》,32开,359页,也译自美国兰登版。
  3.1949年6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中国红区印象记》,32开,273页,重印本。最初的版本是1937年3月,由王福时、李放、郭达翻译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北平《东方快报》印刷所秘密排印。该书的主体部分为斯诺写的《毛施(斯)会见记》、《共党与西北》和《红旗下的中国》。由于《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较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早7个月出版,被有些学者称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雏形本,其价值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