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
作者:王正泉
初强调苏联有功有过,否定说得很重
普京于1999年8月出任政府总理,成为俄罗斯“第二号人物”。同年12月下旬,普京发表《21世纪的头十年》一文,其中提到,过去百年来的“共产主义尝试”已经“失败”。同年12月30日,普京又发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其中说:“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还说,“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承了苏联式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
普京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主张对苏联历史“一分为二”,既肯定其具有“不容置疑的成就”,又指出其付出了“巨大代价”,二是他对苏联的消极一面说得非常严重,认为这是走在“一条死胡同里”,“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实际上是对苏联历史的基本否定。普京的这种说法,既不同于当时俄国内盛行的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主流思潮,也不同于基本肯定苏联时期的俄共的主张。应该说,普京的“一分为二”主张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后坚持“一分为二”,
肯定苏联方面说得较多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后,实行“强国”战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实施一系列改革,力图“复兴”俄罗斯。普京在从事国务活动时,经常遇到如何对待苏联时期的重要标志、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问题,其间,他往往力排众议,作出重大决定,在许多方面肯定过去苏联的传统。
例一,普京主张沿用苏联国歌旋律和红旗。2000年5月7日,在普京就任俄总统的仪式上,曾出现一个“插曲”。当普京来到仪仗队面前时,一位将军向普京报告:“总统同志,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接受检阅!”当时,这位将军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先生”一词,而沿用了苏联时期的传统称呼“同志”。对此,普京并无异议,欣然接受,随后也向仪仗队响亮地喊出“同志们”的称呼,并得到仪仗队的热烈回应。同年12月,俄国家杜马根据普京的提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当时,普京的主张遭到右翼势力及前任总统叶利钦的强烈反对。叶利钦批评说,老国歌只代表官僚权力的苏共党代会,年轻一代人不会喜欢,总统不应该盲目崇尚民意。但普京强调,苏联国歌曲调激昂,振奋人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12月4日,普京在《关于国家标志问题的声明》中说:“难道除了斯大林的集中营和镇压以外,在苏联时期我国所拥有的一切就不值得我们回忆了吗?我们把杜纳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肖斯塔克维奇、科罗廖夫(苏联火箭制造和宇航方面的科学家和设计师——笔者注)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置于何地?我们把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飞行置于何地?把从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时期以来俄国军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置于何地?1945年春天的伟大胜利又该怎么解释……红旗正是我国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旗帜。”
例二,普京对斯大林作出正面评价。长期以来,俄国内舆论对斯大林的评价大都是全盘否定的,但普京不同。2002年1月15日,普京在接受波兰记者采访时说:“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另据报道,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曾在一次宴会上提议“为斯大林干杯!”因为这一天恰好是斯大林的生日。普京也欣然回应说:“为斯大林干杯!”有人就此评论说,如果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是不会像普京那样做的。2004年7月23日,普京还下令将莫斯科无名烈士墓镌刻的城市名字“伏尔加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命令指出,在伟大卫国战争60周年前夕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使人们重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个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尊重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英雄壮举,并忠实于俄罗斯国家的历史。2005年5月6日,普京接受德国《图片报》记者采访,在谈到斯大林问题时说:“斯大林时代发生了诸多罪行:政治镇压、许多民族的人受到驱逐。”但普京强烈反对将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他针对西方流行的一种看法说:“是的,斯大林是个暴君,许多人称他是罪犯。但他不是纳粹分子。不是苏联军队于1941年6月22日侵入德国,而是恰恰相反。首先不能忘记这一点。”
例三,普京强调当年的苏联是“世界的稳定因素”。2004年2月,俄军举行大规模的战略核军演。普京在主持核军演时发表讲话说:“苏联时期,苏联的存在以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强有力的稳定因素”。这说明,普京是肯定当年苏联的强大军事力量对世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这种看法与那种一味指责苏联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拖垮国内经济的流行观点有很大不同。
例四,普京主张保存列宁遗体供人瞻仰。在俄罗斯,一些人始终强烈要求把苏联缔造者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送回列宁家乡进行安葬。叶利钦当年也主张“将列宁土葬”,并强调,“列宁给俄罗斯带来许多苦难”。普京则主张维持现状不变。2001年7月中旬,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有关迁葬列宁遗体问题时说:“我反对这样做。许多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列宁联系在一起,安葬列宁意味着他们虚度了生命。”还说,“安葬列宁遗体将导致社会动乱。”
近两年总结教训,确认苏联解体是“悲剧”
2000年2月9日,普京在共青团真理报社现场回答读者的热线电话,当有人提出“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的问题时,普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这种说法比较笼统,但也说明,普京的看法既不同于为苏联解体而兴高采烈的右翼势力,也不同于要求“恢复苏维埃政权”的俄共。应该说,普京的态度与叶利钦是截然不同的。2002年6月12日,叶利钦在俄独立日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自己在苏联解体中扮演的角色无怨无悔。叶利钦说,没有必要为苏联解体掉眼泪,“年复一年,我越来越相信,这是我们保存俄罗斯的唯一机会,它使俄罗斯走上了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而普京对苏联解体则表示惋惜。2000年3月,普京在《访谈录》中谈到“柏林墙的倒塌”时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是为苏联阵地在欧洲的丧失感到惋惜”;“如果我们不是那么仓促地逃走的话,就可以避免许多许多的问题”。同样,他在回答“什么时候退出苏共”的问题时说:“我没有退出。苏共不存在了,我就把党证放在抽屉里。”
过了四年,普京对苏联解体有了明确的评价。2004年2月,普京在竞选连任总统时对自己竞选总部工作人员发表讲话说:“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人们遇到大量问题”;当时存在的问题——文化、语言、宗教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这表明,普京在经过多年思考后确认,苏联解体本可避免而并非必然,当时存在的危机本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加以解决。
2005年4月25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苏联解体作了更为具体的评述。普京说:“首先应当承认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到俄罗斯自身。人们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是匆忙地进行了改革,而国家的完整因恐怖主义的影响和随后的妥协而遭受损害。寡头集团完全掌控着大众传媒,它们只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利益,而普遍的贫困开始被视为正常的现象。但要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急剧下滑、金融动荡和社会瘫痪的背景下发生的。”2005年5月,普京在接受德国电视记者采访谈到苏联解体时还形象地说,这确实是千千万万人的悲剧,“我们在泼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责任编辑陈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