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三年困难时期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
作者:蔡 锴 蔡天新
“苞米食用增量法”得到中央认可和支持,但在试行中成效不大
“苞米食用增量法”最先起源于辽宁省。辽宁省是个缺粮大省,虽然中央每年都给辽宁省调拨大量粮食,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也千方百计地增产节约,但在“大跃进”运动中仍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粮荒不断。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多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并发动群众开展节约粮食运动。
1959年5月,辽宁省黑山县大虎山卫星公社三台子管理区副业生产队集体食堂,本着节约粮食的精神,大胆创新,别出心裁地创造出玉米“先蒸、后磨、再煮”的做法,即先将苞米蒸到五分熟,然后将半生不熟的苞米拿去磨,磨成粉状后拌水做成馍,最后再将馍蒸熟。经试验,旧做法1斤苞米只能出馍1.5—1.7斤,而新做法1斤苞米能出馍2.5—2.7斤。通过改进做饭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苞米的出饭量,这对粮食短缺的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天大好事。消息一传开,全省上下非常振奋。辽宁省委立即派出工作组前往黑山县考察,并决定率先在黑山县进行推广试行。
1959年5月13日,辽宁省委在黑山县三台子召开推广“苞米食用增量法”经验介绍现场会。会议由副省长仇友文主持,各市、县委的财贸局长和粮食局长,以及部分县委书记、县长、农村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社主任、管理区总支部书记、人民公社食堂炊事员等共500多人参加。大虎山卫星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玉林在会上介绍了“苞米食用增量法”的经验,黑山县委第一书记王树森在会上介绍了全县推广这一经验的情况。与会人员参观了“苞米食用增量法”的操作过程,亲口尝试新法做出的各种饭食。经过听、看、吃等一条龙实践,与会人员一致肯定了黑山县的经验,并要求立即在全省推广。会后,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书记或市长、县长挂帅,推广“苞米食用增量法”,并在学习“黑山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做饭方法。
1959年6月1日,辽宁省委还专门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递呈了报告。报告认为:“‘苞米食用增量法’可以提高出饭率百分之五十——八十,并且做出来的食品好吃、容易消化、营养价值也大为提高。真正做到‘吃饱、又节约’。这是苞米食用方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报告总结了四条经验:一是节约了大量的粮食。仅黑山县一年就可节约粮食7375吨。全省一年预计可节约粮食35万吨,不动一镰一锄取得了“大丰收”。二是大大提高了苞米饭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苞米食用增量法’使苞米淀粉颗粒部分转化为糖,胚部的脂肪和米仁油因受热而游离,就散发出一股苞米所固有的芬香。所以,吃起来,好吃、营养价值大、抗饿。”三是既卫生,“又容易消化,老年人、小孩、病人(尤其是胃病)吃了不出毛病。可以减少胃肠病,不习惯的人吃了也不烧心,不胃酸”。四是巩固了集体食堂,鼓舞了群众的积极性。由于群众对食堂的“苞米食用增量法”很满意,劳动积极性提高,出勤率增加了30%,现已达到100%。最后,报告认为:“‘苞米食用增量法’是一种重要技术革新,是一种科学的做饭方法,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意义都是很大的。”尽管报告中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如“抗饿”与“容易消化”、“脂肪和米仁油受热游离”与“营养价值大为提高”等,但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没人认真推敲该报告的逻辑问题。
辽宁省委的报告立即引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重视。在全国粮食短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黑山经验”无疑是及时雨。毛泽东读完报告后非常兴奋,立即作了同意转发全国各地研究试行的批示。1959年6月3日,中发(59)520号文件将辽宁省委的经验报告转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并要求各地参照辽宁省的做法进行研究和试行,还要求各地对别的粮食也进行试验。但一方面由于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技术革新”无非是食品体积的膨胀和水分的增加而已,劳民伤财,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也由于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掀起一场“反右倾”运动高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共中央(59)520号文件的贯彻。因此只有少数地方进行了试验。
“做饭技术革新运动”得到中央肯定再度向全国推广
尽管全国各地对中共中央(59)520号文件贯彻不力,但辽宁省对此却情有独钟,始终把“苞米食用增量法”当做政治运动来抓。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后,辽宁全省上下倍受鼓舞,“各地党委遵照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具体情况,一方面发动居民,大力推广黑山县‘苞米食用增量法’经验。另一方面又发动了炊事人员动手、动脑,大胆地对各种粮食进行增量试验,开展了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粮食食用增量方法又有许多新的创造,进一步证明,不仅苞米的做法有很大潜力,一切粮食也都是有潜力的”。
与此同时,各粮食、科研、卫生等部门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粮食食用增量法”进行研究和试验。虽然各研究机构提出了一些异议,但由于受“大跃进”运动的大气候的影响,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
196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收到《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几个月来辽宁各地贯彻中央(59)520号文件的情况,进一步肯定了“粮食食用增量法”的可行性。报告指出:不但苞米可以增量,而且其他粮食都可以增量,只要经过:泡、烫、榨、发(酵)、磨,都能增量。为了慎重起见,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论证“粮食食用增量法”的科学性。1960年3月初,中国科学院、粮食部、卫生部等有关单位召集有关人员和研究专家,专门召开了以“粮食食用增量法”为主题的研究座谈会。各科研机构和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从现有的实际推广经验和研究资料来看,增量法确实是一个先进的方法,是广大人民群众革新烹调技术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省,吃得卫生的极为重要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广。”1960年3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专门出具了一份《关于主食增量烹调法的科学研究资料》。该研究资料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主食烹调增量法的优越性:一是从淀粉胶粒膨胀的角度阐明了增量法可以多出饭的科学道理。二是肯定了食用增量法主食能节约粮食,对人体健康是良好的。三是增量法可以更多地保存营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