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陈独秀墓四次修建的经过

作者:帅文洁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他死后的墓葬也坎坎坷坷,颇为周折。
  1942年5月,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就做过许多文章,干扰丧事。后来在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和亲朋好友大力帮助下,陈独秀才得以安葬于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的康庄。
  1947年,陈独秀三子陈松年将陈独秀灵柩从江津迁回故乡安庆安葬。陈松年在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1947年2月(应是指农历二月——笔者注),我到江津办理运先父的灵柩,先雇了一只小木船,把灵柩运到重庆,再托重庆浙江会馆迁运。我在会馆办完了手续,最后要在灵柩上刻上先父的名字和接收人的姓名。我不敢在灵柩上刻‘陈独秀’三个字,怕在迁运途中引起麻烦,只好刻上先父科考的名字‘陈乾生’。先父灵柩运抵安庆后,我根据生母临终时的嘱咐,将先父、生母合冢于北郊叶家冲,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立了个碑,刻上‘陈乾生’的名字。”“先父母合葬后,每年清明节,我都带着儿女去扫墓、祭祀。”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松年也不敢对外说,怕生是非。1953年,毛泽东第一次巡视安庆时,询问当时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关于陈独秀老家的情况,并指示对其后人生活上可予照顾。这时,陈松年和他的家人心里才有了一丝宽慰。但是,后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松年一家人连每年清明节扫墓也不敢搞了,唯恐墓地暴露被造反派挖掉。
  1980年冬,安庆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君(女)等人与陈松年谈及陈独秀墓之事,相约一同到山上去寻看墓地。墓地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已成平地,前前后后杉木成林,无标记可寻,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在当年为陈独秀抬棺的一位叫朱雅盛的老农帮助下,他们找到地点并认出陈独秀的楠木棺材,才确认了墓地。老农还说,原来有块石碑,1958年被人挖去铺路了。大家见此情景,十分心酸,想不到一代巨人的墓地竟如此惨淡不堪。当时拨乱反正工作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还很禁锢,想要修墓,哪一级政府都不便出资。最后,文化局下属的市文物商店借出200元,请几位农民挑些土将坟抬高一些,用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和年四个儿子的名字立了块碑。这次修墓是在1980年冬天,但因1979年10月7日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在墓碑上就刻写了这个时间。这就是相隔33年后,陈独秀墓的第二次修建,并不是像有的文章所说:“1979年陈独秀诞辰100周年之时,安徽省委批文,以家属名义对陈墓加以修葺。”
  第三次修墓始于1981年。这年5月,陈独秀一个外孙张军,当时在新疆司法部门工作,给邓小平写信,反映陈松年的住房、子女就业和陈氏故居、墓地等问题。邓小平批示中央办公厅斟酌处理。中央办公厅于7月致函安徽省委办公厅,要求了解和处理来信中有关问题,并指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安徽省委一负责同志在批文中说:“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可立一标志,墓地不再重修。”据此,安庆市政府决定将陈独秀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未考虑重修墓地问题。据张君回忆,由于前次修墓仅仅是挑了几担土,将坟加高了,泥土经过雨水淋洗,墓地已坍塌得不像样子。于是,安庆文物局以保护文物的名义,向市政府写报告,要求拨款将陈独秀墓稍加修葺。安庆市政府要求向安徽省文物局请示后再定。后来,经安徽省文物局局长口头同意,安庆市政府决定拨款2万元,但要求在省主管部门正式下文后,拨款才能动用。安徽省文物局迟迟没有下文,这2万块钱也调作他用了。这样一直拖到1983年,经过多方努力,安庆市政府决定重新拨款。这次拨款连同后来追加的几次,共批拨1.4万元,墓才得以重修。墓碑的正面只刻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这是根据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蕴山(陈独秀同乡挚友)老人意见“你们要把陈独秀墓保护好,墓碑上只写‘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而定的,没有别的因素。以上,之所以不嫌累赘地介绍—些细节,是想说明这次修墓主要是由社会人士推动,基层主管部门争取的。其中,承办人员所遇到的艰难和波折,也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
  第四次修墓,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过问后进行的。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人们的思想禁锢逐渐松绑。邓小平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指出:“过去常说十次路线斗争,现在应该怎么看?彭德怀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刘少奇同志这一次也不能算了。这就减去了两次。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团。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邓小平强调“重要问题要加以论证”,肯定陈独秀不是搞阴谋诡计的,这像春风一样,使陈独秀研究开始解冻。1994年,安庆市成立了陈独秀学术研究会;不久,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全国陈独秀研究会也相继成立。这不仅使学术研究活跃起来,陈独秀墓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老同志和专家、学者,在各种会议上积极呼吁。上海有位老同志通过《人民日报》内参向中央反映陈独秀父子(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子陈乔年是中共中央委员,先后被国民党杀害)故居和陈独秀墓的问题。1998年中央领导曾庆红、李铁映同志对此做了批示。同年11月,中央还派中央办公厅督查局正局级督查员刘国能、羿福珍到安庆就批示办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安徽省政府于1998年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庆市政府1999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实地进行勘测设计,制定出陈独秀墓园保护总体规划,并得到省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陈独秀墓第四次修建当年就动工了。这次修建,共投资120万元,将原来的土墓加盖石顶;墓地面积由原来的185平方米扩展到1058平方米;墓冢高度由1.5米升到4米,直径7米。半球形的墓顶和两层平台的墓基,均为汉白玉铺砌。平台四周有雕石栏杆。2米高的黑色黄岗岩墓碑,上面刻着“陈独秀先生之墓”几个大字。
  2004年,安庆市政府作出新的规划,计划以墓园为依托,将周围1.37平方公里的山地开辟为一座集纪念、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园林式纪念地。2006年3月,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马自树率领的专家组进行审查论证,通过了扩建设计方案。现安庆市政府正在筹集资金,组织实施,这将是陈独秀墓的第五次修建。
  陈独秀墓,从江津迁回安庆安葬已整整60年,经历风风雨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又得到多次重修,虽步履艰难,但一次比一次修得好。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物化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责任编辑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