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读者来信摘登

作者:佚名




  四川读者张殿茂:我爱《百年潮》,每期必读,对有的文章还要反复研读。每年要装订成两册,并将每年的总目录复印成单页另存(到2005年已印有28页),要看什么先查目录。我还将所有“更正”都在原文中用红笔改正清楚。《百年潮》2006年第7期《一篇未曾发表的爱新觉罗·溥仪访问记》,我认为是真情、实话、美文。如果能将当时精心修改而发表的文章和原文同时刊发,人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期《美国的苏联学与苏联解体》,我认为也是一篇不可不读的好文章,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我们不可不警惕啊!
  
  河北读者冯铁金:遵贵刊2006年第10期开展读者、编者互动之嘱,现对贵刊2006年第11期的几处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第43页左栏第15行的“杨明轩”,应为“杨明斋”。第48页左栏第1个小标题下第8行“黑龙江道理区”,应是“哈尔滨道里区”。第69页右栏第23行“此时我与鹿鸣坤是公开合法的对象关系”,从全文看,鹿鸣坤与作者只是未婚夫妻关系,故这里的“合法”是多余的。只有“合法夫妻”,而无合法未婚夫妻之说。
  
  北京读者王沂汶:国庆长假期间盼来了贵刊第10期,得悉入选读者调查获奖名单,十分感谢。本期《随斯诺访问陕北和目击红军大会师》、《红楼风雨梦中人》、《七千人大会朱德三易讲话稿》、《陶铸桃江封山佳话》、《〈长征行〉访谈》等几篇重头文章都不错,澄清了一些争论或模糊的问题。特别是石仲泉的《〈长征行〉访谈》,他的“走走党史”的做法是可取的,精神可嘉,效果也明显,很值得大家学习。我对《红楼风雨梦中人》提点意见,不知是受特约记者提问的限制还是周汝昌教授仍存在疑虑,我觉得他没有说透新中国成立以来红学研究遇到的坎坷。熊坤静文《赛福鼎·艾则孜与新疆“十二木卡姆”》,文中第42页左栏第9行、第16行,右栏第15行,第43页左栏第2行“吐尔迪阿洪”应为“吐尔迪阿訇”。
  
  辽宁读者李书田:入选贵刊读者调查获奖名单,我感到意外惊喜,引以为荣。我于1983年从阜新市委农村部政研处副处长的岗位离休后,曾应聘在市委党史征集办工作八年,对学习、收集党史资料有浓厚兴趣,收藏有《百年潮》杂志创刊以来全部各期,到2006年12月已经有108期(另有1999年增刊一册),乐此不疲。
  
  湖北读者郭俊:2006年第9期所刊《王震与南下支队的长征》一文,将我这个当年三五九旅的宣传员引回到那万里孤军苦战的岁月里,感慨万千。现在只说该文不确切之处:1.南下支队占领平江后改名“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文中重要的“抗日”两字写漏了。2.我军北返并不直接因为日本投降。1945年8月11日中央关于日本投降的来电中,仍强调“你们的任务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所以我军一刻未停地继续南进。直到8月29日,接到王震呈述困境的电报后,中央军委才复电:“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3.我们是从日本投降到北返渡江与五师会合这48天为一个阶段,而不是从开始北返到渡江这24天为一阶段的。王震把南征中的一包稿件交给薛子正整理,薛子正后来到香港出了一本书《四十八天》,当时被誉为中国的《铁流》。
  
  北京读者黄坚明:贵刊2006年第7期《陈立夫一次未成的秘密赴苏之行》,第43页右栏第2行“陈立夫……在以色列首都耶鲁撒冷住了一晚”,“耶鲁撒冷”应为“耶路撒冷”;陈立夫秘密赴苏未成的1935年,以色列国尚未成立,“以色列首都耶鲁撒冷”显然不对。
  
  安徽读者刘江淮:我是安徽滁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名工作人员。从贵刊创办之日起,我室就订阅了,大家非常爱看。2006年第4期《百年潮》陈大斌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改革报道琐忆》,第24页有几处文字错误:左栏第9行“来安县烟际公社扬渡大队”应为“来安县烟陈公社杨渡大队”。前一段时间,我们为了编写《安徽农村改革口述史》,专门去杨渡大队采访了有关当事人。第10行“无关县新街公社“应是”无为县新街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