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中共迟复香港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的实情

作者:杜襟南




  南京独裁政府,窃权卖国,史无先例。顷复与美国互相勾结,欲以伪装民主,欺蒙世界。人民虽未可欺,名器不容久假。当此解放军队所至,浆食传于道途;武装人民纷起,胜利已可期待。国族重光,大计亟宜早定。同人等盱衡中外,正欲主张,乃读贵党“五一”劳动节号召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除通电国内各界暨海外侨胞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外,特行奉达,即希朗洽。
  李济琛[深]、何香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同盟),马叙伦、王绍鏊(中国民主促进会),陈其尤(致公党),彭泽民(中国农工民主党),李章达(中国人民救国会),蔡廷楷[锴](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谭平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郭沫若(无党无派)
  然而,直到8月1日,毛泽东才复电:
  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诸先生并转香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公鉴:
  五月五日电示,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诸先生赞同敝党五月一日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项主张,并热心促其实现,极为钦佩。现在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关于召集此项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项,希望诸先生及全国各界民主人士共同研讨,并以卓见见示,曷胜感荷。
  
  中共中央迟复的内情
  
  8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香港分局及潘汉年,对拖延各民主党派复电进行了批评:
  中央“五一”口号发表后,港、沪各民主党派及文化、经济、妇女、青年、华侨各方面人士均有热烈响应。中央亦曾电告你们,向各方征询对召开新政协,讨论并实现人民代表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意见。但这件事对你们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如香港各党派五月五日两份通电,你们延至辰寒(5月14日)还只约略告大意,我们当电索全文,你们直至七月中始将全文拍来,延迟两月之久,而对其他通电、宣言,直到现在也未转来,使我们对此事的回答。延搁几至三月,引起各方面不必要的猜疑。从这件事上,证明你们的政治注意力甚弱。
  这个“延搁”与我工作有关。当时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为与党中央联系设有秘密电台,我当时负责此项工作。1948年5月1日《华商报》公布了《中共中央重要宣告》,即提出“五一”劳动节口号23条,5月5日发表了在港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给全国的通电与答复中共的电文,方方当时即要我将复电全文上报中央,并无拖延。我即与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部门联系,认为按照机密原则,鉴于该电已在报上公布,必须另编临时密码发出。当这个意见被采纳后,我即将全文发出。如果不是全文,亦无需另编临时密码。可是,在电报发出以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部门几次来电,说译不出来,或是译到中间后面译不出,或是文句不明,译不明白(即来电云“约略告大意”)。为此,我均亲自对临时密码作了仔细检查,技术上毫无错误,故此我——都作了答复。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部门于7月中旬才将我们发的该电全文译出上报。
  看到中央批评的电报,我即向方方当面陈述事情经过。方方当时并未责备我。我立即电复中办,除了作自我检讨外,同时说明,在技术上我方没有错误,推迟原因不在我们。事后,中办对我亦无责备。以上就是所谓拖延的真相。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复电民主人士时,只好以“交通阻隔”为由,以免民主人士误会中共中央有意迟复。
  现据《毛泽东年谱》和《周恩来年谱》记载:1948年3月到5月,正是毛泽东与党中央从陕北向华北作战行军时间。3月23日中央渡黄河人山西(晋绥解放区),4月10日入河北,13日到阜平县城南庄(晋冀察军区所在地),毛泽东住了下来,周恩来则与中央机关于23日到达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相见。4月30日到5月7日,在城南庄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周恩来、朱德等均参加了会议。到了5月27日,毛泽东才迁到西柏坡。在这个期间,中央机要人员可能比较奔波,照顾不及,安定后又因技术原因,以致延误译出。故拖延时间是有主客观原因影响的。
  依照上述实情,拖延民主人士复电三个月之事,与香港分局及方方无关,并非他们责任,而且事实上,他们非常重视中央的号召。所以,香港分局及方方在“五一”口号公布后,香港分局领导下的《华商报》,于5月3日发表社评《一个响亮的号召》,认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对解放中国起了推动作用。接着,5月13日,方方写了《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一文(《群众》2卷18期),号召各民主党派等,不仅响应号召,还要行动起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6月30日,方方召开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出席者有马叙伦、王绍鏊、郭沫若、沈钧儒、谭平山、茅盾、李济深,香港分局参加的有潘汉年等,研究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具体问题。这期间,方方还登门拜访民主人士,倾心交谈,推动了新政治协商会议运动的深入发展。香港各界为响应“五一”口号,纷纷发表声明,如6月4日香港各界爱国人士冯裕芳、柳亚子、茅盾、章乃器、朱蕴山、胡愈之、邓初民、侯外庐等125人联名发表声明;6月16日,民盟发表声明,主张迅速开展新政治协商会议运动;6月23日,留港妇女界何香凝、刘王立明等232人发表宣言,要求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留港理事郭沫若、陈君葆、沈志远、翦伯赞、邓初民等发表声明;7月7日人民救国会发表“七七宣言”。与此同时,许多知名民主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谈论自己的看法,如马叙伦的《读了“五一”口号以后》、郭沫若的《脑力劳动者对“五一”口号应有的觉悟》、章汉夫的《论旧政协与新政协》等,各进步报刊几乎连续发表文章,各界还以召开座谈会、聚餐会等形式进行响应。8月后,周恩来派钱之光来港,与方方、潘汉年等联系,经过妥善安排,终于将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分多批由香港秘密送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责任编辑 李树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