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读者来信摘登

作者:佚名




  北京读者潘德千:贵刊2007年第2期刊登的《周恩来与老舍》一文,总的是好的,但叙述直接导致老舍之死的1966年8月23日老舍挨打的那段文字,许多与事实不符。
  从1958年底到“文化大革命”,我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当时的情况比较熟悉。1966年8月老舍投湖自杀时,北京市文联还没有造反派组织,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周恩来与老舍》一文中所,说的“造反派头头召开批判大会,宣布老舍的三条‘罪状’”的事情发生。
  事实是1966年8月23日,北京市女八中的红卫兵冲进北京市文化局、文联大院,把老舍、萧军、骆宾基、荀慧生等人揪到孔庙批斗,并焚烧戏装。从孔庙回来,又一批红卫兵冲进市文化局、文联大院。他们开始时并不认识老舍,是一位女作家指着老舍,扯着嗓子大喊:他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外国人,不要人民币要美金。于是,红卫兵们一下围向了老舍。当时我蒙了,脑子一片空白。等到回过神来,我又吃惊,又叹气。吃惊的是,这位女作家平常悄声细语的,哪来那么大的嗓门?叹气的是,你怎么干这种缺德的事?!
  老舍之死的经过,早有文章披露,其中有的作者是亲历,写得真实可信,但大多没有点这位女作家的名。直到2000年,浩然在《我的人生》中不仅写了事情原委,而且还记叙了这位女作家的表现。浩然当时是北京市文联“文革”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比较了解底细,其中所述有的我并不清楚,但写的大院里发生的事,我亲眼目睹,是符合事实的。
  辽宁读者裴汉卿:贵刊2007年第3期发表的《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二)》,据我所知,主要情节是对的,但有两处与事实有出入。当时我在辽西省绥中县委组织部工作,据县委书记景松岩讲,他当时确实去车上给毛主席汇报了工作。但是第11页倒数第7-9行提到锦州市市长上车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一事不够准确。据我当时在锦州工作的厨乡说,当时锦州是辽西省省会,到车站见毛主席的是当时辽西省省委书记郭峰、省长杨易辰等同志,此处可能有误。另外文章第1 5页右栏第5行“辽宁省”不准确,当时辽西、辽东省建制未变,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恢复辽宁省建制是1954年的事情。
  内蒙古读者李文秀:贵刊2007年第3期发表的《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二)》,其中提到毛主席在海拉尔车站散步。因为我是海拉尔人,发现其中一处有误,即第14页小标题下三行“2月27日上午10时,列车经过兴安岭到达海拉尔车站,由于是在山岭上面,气温比平地更为寒冷”。从满洲里到海拉尔,一路都是平地,并不经过兴安岭,兴安岭位于海拉尔东南,还有相当的路程。建议此处改为“2月27日上午10时,列车从满洲里到达海拉尔车站”。
  浙江读者徐芒:2006年第10期读后,印象较深,提几点看法,如有不当请批评。第一,这一期从各个角度谈红军长征,是较为全面的。《随斯诺访问陕北和目击红军大会师》一文,记录了历史上真实的一幕,斯诺的《西行漫记》给中国青年以很大的影响,当年我在参加革命前也看了这本书。《(长征行)访谈》,写出了新意,摆脱了说教,写活了长征。《一九七五年纪念红军长征展览风波》一文,说明广大群众歌颂长征,一小撮人如“四人帮”之流不喜欢长征。《半个世纪的红军长征书刊收藏》也说明了长征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位置。第二,《七千人大会朱德三易讲稿》和《红楼风雨梦中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访谈录》,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第三,《五七干校述论(二)》一文,对五七干校的评价提出两个方面,即“五七干校的理论与实践是失败的,但它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却不是无的放矢,它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忧虑是深刻的”,对此我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