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美亚》小组”延安行

作者:张星星




  1937年6月21日傍晚,一辆美制道奇吉普车颠簸着驶进陕北的延安城,车上走下5位风尘仆仆的外国人。他们是:美国《太平洋事务》杂志主编欧文·拉铁摩尔,美国外交政策协会远东问题专家托马斯·阿瑟·毕森,美国《美亚》杂志主编菲利普·贾菲和夫人艾格尼斯·贾菲,还有瑞典籍汽车技师埃菲·希尔。这一行人在延安逗留了3天,先后会见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和汽车学校等单位,并在朱德主持的红军指战员大会上发表了演讲。由于此行的3位主要人物——拉铁摩尔、毕森和贾菲都是《美亚》杂志编辑部的成员,因此他们此次延安之行的临时组合,被人们称为“《美亚》小组”。
  
  志同道合
  
  此次延安之行的最初倡议者是拉铁摩尔。拉铁摩尔担任美国太平洋关系学会机关刊物《太平洋事务》的主编,每年都要到中国旅行或居住一段时间。1937年春,拉铁摩尔正居住在北平,埃德加·斯诺首次采访中国红色区域引起的轰动,使他产生了极大兴趣。恰好此时,正在对中日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的远东问题专家毕森来到北平,拉铁摩尔向他建议共同做一次与斯诺相类似的冒险旅行。
  1937年,毕森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对当时引人瞩目的中日关系进行专题研究。年初,他在日本进行了1个多月的考察,尔后又在日本占领下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做了短暂停留,于3月份来到北平。通过在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实地考察,毕森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和战争气焰有了深刻了解,因此他最关切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已做好抵抗日本侵略的准备,特别是国共两党能否消除十年内战造成的对立,重新团结起来。当拉铁摩尔提出赴延安采访的建议时,他立即表示积极赞同。他们按照斯诺提供的通信地址,给延安发去一封普通平信,提出了采访和考察的请求,并且很快就接到中共方面的热情邀请。
  当拉铁摩尔和毕森正在为延安之行做准备时,他们共同的朋友贾菲夫妇也恰好来到北平。1937年3月,贾菲与太平洋关系学会美国理事会执行秘书弗雷德里克·菲尔德合股创办美亚公司,出版了《美亚一美洲与远东评论》杂志,贾菲担任该杂志主编,并吸收拉铁摩尔、毕森等人担任编辑部成员。当他来到北平得知拉铁摩尔和毕森准备前往延安的计划时,立即决定加入这次延安之行。几位不期而遇的志同道合者组成了一个“《美亚》小组”。
  6月7日,“《美亚》小组”一行4人乘火车离开北平,经石家庄,转道潼关,于6月10日晚抵达西安,住进了当时西安唯一像样的饭店——西京招待所。在这里,他们通过一位共产党的秘密交通员得到一封与延安方面接头的介绍信,但是他们只能自行解决前往延安的交通工具。正当他们为此而感到棘手的时候,拉铁摩尔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有趣的人物——瑞典人埃菲。希尔。
  希尔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的“中国通”。他出生在中国的内蒙古,父母亲是来华传教的瑞典路德派传教士。他在中国长大,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十几岁就开始在中国西北地区到处闯荡,学会了一口十分地道的西北土话。他既同军阀、政客等上层官僚打过交道,也对土匪、妓女等下层人物了如指掌,是一个八面玲珑、神通广大的人物。只要能付给报酬,几乎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一个多月前,他曾用一辆据称是“国民党将军的汽车”,把斯诺夫人海伦·斯诺送到三原的红军驻地,并为此赚取了150美元。当拉铁摩尔向他透露了行动计划后,希尔同意驾驶他的老式道奇吉普车把他们送到延安。
  6月18日,他们经过周密的准备,驾车混出戒备森严的西安北城门,驶上赴延安之路。由于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本来就十分糟糕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原本几乎干涸的几条河床洪水暴涨,一路上走走停停,险象环生,300多公里的路程竟用了4天时间。
  
  延安三日
  
  在“《美亚》小组”之前,已有六批美国人进入红色根据地访问过中共和红军领导人。最早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7年1月史沫特莱到达延安,此后还有《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多.基恩、合众国际社记者厄尔·利夫、摄影记者哈里·邓纳姆和斯诺夫人海伦·斯诺。如此算来,“《美亚》小组”一行已是进人红色区域的第七批采访中共和红军的外国人。
  “《美亚》小组”抵达延安的当晚,毛泽东、董必武和丁玲等人就来到他们的住地,为他们举行了临时的欢迎晚会。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他们演唱了几首红军歌曲,几位美国人也在主人的热情邀请下演唱了《我的肯塔基故乡》、《跨过一条条大河》等美国歌曲,特别是希尔演唱的蒙古族歌曲,引起全场的轰动。毕森对当晚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描述:“欢迎晚会大约到半夜才结束。对延安的第一印象是出乎意料的,不知怎么在猝不及防中就抓住了我们。整个晚会非常轻松,几乎就是一场狂欢。这第一印象是难以描述的,这种体验只能凭感觉。延安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使我们越来越着迷。”
  第二天上午,“《美亚》小组”一行前去参观抗日军政大学。一个出乎意料的场面让他们惊呆了,红军总司令朱德正在一间教室里给学员们上课,讲授的内容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此外,他还在抗大担负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军事战术”等课程。课后,朱德亲切地接见了客人,同他们一一握手,并作了简短的交谈。中午,几位客人又同抗大的学员、教员进行了交流,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整个抗大洋溢着高昂的热情、旺盛的士气和活跃的气氛,同破旧的校舍、简陋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美亚》小组”一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凤凰山下住地简朴的窑洞里会见了“《美亚》小组”的客人。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先让客人们各自作自我介绍,当菲利普·贾菲说到他是一个推销圣诞卡的批发商时,毛泽东未加思索便随口说道:“上帝保佑圣诞卡生意!”这个脱口而出的笑话,逗得满堂哄笑,一下使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下来。毛泽东在谈话中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西安事变以来国共关系的发展,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对英、美的政策,并且回答了客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当晚,毛泽东、朱德、博古等人陪同“《美亚》小组”的客人一同观看了红军宣传队的文艺演出。
  6月23日清晨,延安下起了大雨,“《美亚》小组”同酷爱篮球的朱德事先约好的一场篮球赛只好取消了,这使他们懊丧不已。那天上午,他们正式采访了朱德。红军总司令宽厚朴实的笑容和简洁率直的谈吐,使他们感到十分亲切。朱德坦率地向他们介绍了红军的发展历史和当前情况,分析了在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军事形势,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下午,“《美亚》小组”又去会见了博古,向他了解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包括边区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边区政府的民主选举等等。随后,拉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