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朱理治与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

作者:吴殿尧 宋 霖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平壤建立了驻朝鲜办事处,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派驻国外的临时代表机构。朱理治不仅参与了办事处的创建,而且在该办事处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负责其主要工作,为中朝友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独特的“平壤利民公司”
  
  1946年8月,朱理治和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萧劲光到达北朝鲜,着手建立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
  他们同朝鲜共产党中央和驻朝苏军司令部进行了会商,征得他们对在平壤设立办事处的理解和支持。此前,已有大连地下党、南满部队、胶东部队等分别在平壤或其他地方设立的临时性办事机构,朝方也希望把这些机构统一起来管理。这样,他们到平壤后,即按照东北局的指示精神,将所有这些在朝机构统一组成一个“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东北局确定办事处采取隐蔽与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对外公开的称号是“平壤利民公司”。在明确了办事处的性质、任务和组织机构的大体框架后,萧劲光于9月返回哈尔滨,朱理治则留在平壤,担任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驻朝全权代表,并负责办事处的领导工作。
   “平壤利民公司”位于平壤大同江西岸沿江大街钗贯里104番地一座四层大楼上。这座大楼原来是华侨开的饭店,称“东华园”,为朱理治和办事处办公的地方。机要室电台也设在这座楼上。离它不远,另外还有一座两层高的楼,是办事处的招待所,称“西华园”。
  平壤办事处下设秘书、商务、运输、会计和总务等职能机构,负责办理日常工作,并设有电台,保持与国内的经常联系。工作人员有近百人,另外,还有担任朝文和俄文翻译的专职人员。
  为适应形势需要,办事处还在北朝鲜境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城镇南浦、新义州、满浦和罗津设置了四个分办事处,对外称“平壤利民公司某某分公司”。各办事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是从国内各根据地抽调的。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备,其中罗津办事处有干部百余人,装卸工人500多,是分办事处中人员最多的。
  平壤办事处及其分支机构的任务和职能基本相同,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工作又各有侧重。关内(包括大连转运)的过境人员和物资,大部集中在西海岸的南浦;伤病员及战略物资的转移以及沟通南北满的运输任务,主要集中在鸭绿江边的新义州和满浦;粮食、食盐、布匹和煤炭的运输以及部分过境人员,主要集中在东海岸的罗津;重要的涉外事务和商务谈判,基本上集中平壤。
  朱理治作为东北局在朝鲜的全权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驻外“大使”。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同朝鲜的党政领导人及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频繁的往来,领导办事处圆满地完成了东北局交付的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完成了伤病员的安置和战略物资的转移工作;(二)完成了物资转运和过境人员的输送任务;(三)向朝方求援和采购了作战物资;(四)建立和发展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五)协同朝鲜劳动党做好华侨工作。
  
  陈云亲临办事处
  
  朱理治在驻朝办事处的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东北局分管后勤的领导陈云的直接指导。1946年9月初,朱理治和萧劲光刚到达平壤,就接到陈云来电,就东北解放区与北朝鲜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问题发出指示。电报要求他们出席与朝鲜政府的会谈,东北局不再另派人去。在会谈中要提出换入的东西主要是布匹、棉花、鞋子、毯子,还有铁路、煤矿、发电厂所需的火车车头、零件、机器、桥梁材料、油料,以及食盐、火柴,具体数字根据我方能运出的粮食及对方能提供的物资拟定;要相机提议与朝鲜合办纺织厂、鞋厂、火柴厂等;要提出我方在朝鲜设立商店,并一切遵守当地政府法令;要强调保持朝鲜对大连、安东的海陆交通运输线。这一电报,赋予了办事处同朝方接触的权力,并指示当时要做的工作。
  1946年10月底,东北局为加强对南满根据地的统一领导,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减轻北满根据地的压力,形成对敌作战的有利态势,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成立南满分局(亦称辽东分局),由陈云兼任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任分局副书记、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分局副书记、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11月3日,陈云和萧劲光离开哈尔滨,乘火车取道北朝鲜前往南满。专列上还带着朱理治的夫人苏菲,她抱着刚生下五个月的儿子朱佳木,朱理治的副官杨希富、公务员李凤岐也随同前往。火车7日晚经过牡丹江市南面宁安县境内的老爷岭,停在一个叫斗沟子的小站上,等待前面装载着粮食的火车多走出几站地,以拉开距离。可是那列火车爬上陡立的山坡后突然失去控制,从高高的半山腰上向下滑落,越退越快,隆隆作响,眼看就要撞到停在站台的陈云乘坐的专列上。这时已经吓得不能动弹的车站站长冲着他儿子大喊:“快扳道岔!”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冲上道轨,奋力扳开道岔,刹那间,那列从高坡上滑下来的火车顺着岔道头栽进山谷,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十几节车厢以不可扼制的力量冲进山谷,钢轨和枕木像梯子一样竖立起来,一袋袋粮食、白面散落沟坡,到处都是。陈云和萧劲光都走下车来,看到了这一惨状。那列跌进山谷的火车,由于少年搬开了道岔,与他们的专列掠肩而过,中间仅有两米距离,真是危险极了。萧劲光对那个少年说:“多亏了你呀,应该给你记一大功!”
  事后得知,这是一起反动分子制造的事件。陈云的专列又退回牡丹江市,等了两天,铁道抢修好了才又前进。10日,专列经图们进入朝鲜,被挂在朝鲜客车上,沿着半岛的东北海岸线缓缓行进。15日抵达平壤时已是晚上,朱理治带办事处的两辆小汽车、一辆客车到火车站迎接。这是朱理治十分高兴的一天,不仅迎来了主管领导,可以当面汇报、请示许多重大事宜,还接到了苏菲和他尚未见过面的儿子。
  陈云在办事处待了五六天,忙着处理朱理治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陈云和萧劲光会见了金日成,商谈双方进一步合作的事宜,还会见了经平壤准备去图们的大连苏方经济负责人,同他商定北满运往大连交换苏联食盐、布鞋、火车的五千吨麦子、二千吨猪肉的运输路线及在图们的交换问题。22日,陈云致信在哈尔滨的东北局负责后勤工作的王守道、叶季壮并朱劭天,指示有关用五千吨小麦、二千吨猪肉与苏军管理下的大连交换食盐、火车零件等物资及通过北朝鲜运输的问题,并指出:火车零件种类多,必须派专家去大连具体谈,去前要与朱理治、韩光联络好。朝鲜方面要一千吨小麦,已答应12月份交货,换何物资和比价问题由朱理治与对方具体商量。过图们时,之所以提出每月发运二千五百吨粮食给朝鲜,是因为听说他们粮食困难,到这里才知道情况并非如此,故这批粮食改由朱理治机动使用。北朝鲜已有自己的经济计划,“他们比我们的环境与工作条件好多了,比我们正规多了”,“首先与我们区别的一点是和平环境”,“他们正在修铁路”,“正在整顿工厂、计划原料”,工业已由军需转为民用,物价涨得也慢,“工作朝气是很好的”。“我虽在此停留五六天,但观察确觉有相当根据”。
  陈云为了到南满后可以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把此次与他同行的夫人于若木与孩子留在平壤,委托给朱理治和办事处的同志照管。23日,陈云和萧劲光等离开平壤,于26日抵达中朝边境的满浦,第二天到达辽东军区总部和辽东省委所在地临江。不久,在陈云、萧劲光领导下,开始了四保临江的战役,不仅巩固了以长白山为依托的南满根据地,还配合北满部队三下江南,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