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

作者:周天度 孙彩霞




  
  雪耻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今日唯静盼飞机与炮声能早入于余□[耳]鼓。
  昨夜张之状态,叛军必于[已]惨败,中央军进展必速也。不料待至傍晚,仍无所闻。而贤妻忽于下午四时余飞到西安营救,相见时悲痛不可名状。余切属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乃不料其竟冒万险而入此虎穴也。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为之忧。以今后所作,乃须顾虑妻之安危,而本身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
  是日为冬至,早清晨祷告毕,翻阅圣经,恰至耶□□□一节,其文句为:“耶和华要做一件新事,即以女子护卫男子也。”
  妻先告余以外间各方情况,并劝余能先设法出去再说。余曰:“妻来此,须知为公而非为私,为国家而非为夫君,决不可允其有签字违法之事,如签一字,则余即违法,更无离此希望;即使离此,则余难□□□□。”妻曰:余决不使夫君签字或违法□,夫可安心。但余来,夫有□□□□□□□□□□□□□□□□
  
  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张学良的邀请,17日周恩来率罗瑞卿、许建国、张子华等以红军代表团名义到达西安,为和平解决事变,推动抗日,做了许多工作。蒋介石授意宋美龄、宋子文代表他出面谈判。23日,宋子文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在金家巷张学良公馆举行谈判。周恩来提出六项条件,即双方停战,南京方面撤军至潼关外;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允许中共公开活动;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合作。宋子文个人表示同意,并承诺向蒋介石转达。关于放蒋介石的条件,宋子文提出只要蒋介石下令撤兵,即应允回南京,到南京后再释放爱国七领袖,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要求先撤兵,释放政治犯,蒋介石才能回南京。23日蒋介石日记记载表明:由宋子文出面谈判系其授意,其中还说道,他事先授意宋子文谢绝周恩来要见蒋介石的要求,约定由宋美龄次日上午代见。这和《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记载23日周恩来曾和宋美龄谈话有所不同。23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属子文准见周某
  清晨未起,趁监视者不能窥视时,余乃窃为妻私语曰:此事症结□□□□□[在于共产党]。该党代表周恩来前托张要求见余,余坚拒。而现今子文已来此,不如属子文与之相见,察其态度如何,再□□□□□。后子文即约彼相见,与张、杨同座会议□□□□□□□子文与之所谈者之大略。子文对其所谈结果,颇觉满意。以彼□□□□,但彼只要求余与之一见,虽不谈话亦可。余固知其有此要求,幸事前明告子文,如其有此要求时,可答以蒋先生近日精神不佳,似不便见,蒋夫人可以代见也。约定明日十时来见余妻也。
  是日,妻谓余曰:“吾夫不如总理之得人。昔总理蒙难时,尚有学生如吾夫者为之赴难。今吾夫遭难,无有学生前来侍护者。”余曰:“夫妻共生死,岂不比师生共患难尤难得乎!”
  
  24日,谈判继续,宋美龄也参加了。由于各方的诚意和努力,谈判进行得较为顺利,结果达成了如下协议:孔祥熙、宋子文组行政院,肃清亲日派;中央军撤离西北;蒋介石允诺回京后释放爱国领袖;苏维埃政府、红军名称仍旧,两宋担保蒋介石停止“剿共”,由张学良负责接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共产党公开;开放政权,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分批释放政治犯;抗战发动,中共公开;联俄,与英、美、法联络;蒋介石回京后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同日,张学良称,蒋介石具体答复,表示同意: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外,中央军决定离开西北;委任孔祥熙、宋子文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要孔、宋与张学良商组政府名单,决定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回南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联红容共,现在红军、苏区不变,经过张学良暗中接济,待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立即召开国民党会;联俄联英美。周恩来与博古将此情况电告中共中央书记处,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也有类似记载。当晚10时许,周恩来在宋美龄的陪同下见蒋介石。24日蒋介石日记对该日谈判和同周恩来会见都有简略记载,但其中说因他反对“中央军未撤退潼关以东,仍留余在西安”这一中共提出的条件,而引起谈判风波,这和上述谈判达成的协议和对张学良的答复有明显冲突。蒋介石该日日记云:
  
  雪耻本夜周某来见
  上午,共党对余忽提出七项条件,并声明中央军未撤退潼关以东,仍留余在西安,此与昨夜子文所谈者完在[全]相反,余乃知其中另有其故。盖料此为张指使共党做黑面,而彼自可做红面,卖情讨好,以为将来谅解之地也。
  余乃嘱子文即将其条件退还,并言此条件不能示蒋先生也。子文照此进行,并声言如此只有决裂,以后不再谈判。
  未几,张果出而调解,并声称:“共党之无信义,只弄手段,如其作怪,我(张)必对周反面云。”此张自言对周痛斥之言也。未知其后经过如何。
  共党并不再言条件,只要见蒋夫人时顺见蒋先生一面已足。余乃允之,但余必须张同其来见也。
  夜间十时许,妻带周来见。此时余实已睡觉。余与之握手。一别多年,未免生情。彼尚□□余□□□□□□□□□□□□□□□□。余仅曰:“你如有事,可与汉卿详谈,余已属其与你接洽也。”彼知余意,乃即道别而出。
  事后闻是夜杨虎城甚反对余回京,几乎与汉卿决裂,不知其果何如耶。
  
  张学良为表示自己的坦诚无私和发动事变的光明正大目的,同时有意取得蒋介石的谅解,决心送蒋返抵南京。对此,在东北军和西北军高级将领中是有分歧的,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无保证放蒋,更反对张学良送蒋。杨虎城为此在24日夜和张学良发生了激烈争吵。25日上午,宋子文要蒋介石、宋美龄当日即走,张学良同意并愿亲自伴送。周恩来、杨虎城认为蒋介石在走之前应该有一政治文件表示,并不同意蒋介石当日走和张学良随去。最终各方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但张学良未告知周恩来,即亲送蒋介石和两宋飞往洛阳。25日蒋介石日记记载:周恩来在这天上午与他第二次会面,希望他亲自表态“以后不剿共”。周恩来答应他提出的以后中共拥护其领导,红军接受其指挥。他则明确同意对红军不但不进剿,而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这一记载和周恩来所概括的蒋介石对中共的承诺基本一致。是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本日四时由西安飞回洛阳,五时半安全到达。感谢上帝保佑
  晨刻子文来言,张决心送委座回京,惟格于杨虎城反对,不能公开□□□[送出城],故先送夫人与端纳出城,上飞机先行。昌言夫人回京调解,委座仍留陕缓行,然后委座化装□□出城,先到其部队,然后再设法起飞云。余妻即往访张曰:“如委座不离此,则余(妻)亦必不离此。余(妻)决与委座同生死,共起居也。”张闻此言,心有所感,乃允设法同飞。
  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其事先为子文言曰:共党对蒋先生并无要求,但希望蒋先生对余面说一语“以后不剿共”是矣。余乃属妻找周来见余。余妻与子文求余强允之,否则甚难也。
  妻与子文在邻室先见。余及见周,余谓周曰:“尔当知余平生之性情如何。”周答曰:“余自然知蒋先生之革命人格,故并不有所勉强。”余又曰:“尔既知余为人如此,则尔今日要求余说‘以后不剿共’一语,则此时余决不能说也。须知余平生所求者,为国家统一与全国军队之指挥,□□□□余革命之障碍而已。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言至此,余乃曰:“此时不便多言,余事望与汉卿详谈可也。”周乃作别而去。(关于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时的谈话,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是这样记载的:“周恩来一进蒋的卧室,望见蒋躺在床上。蒋见周进来,做出勉强在床上坐起来的样子,请周坐下。周恩来先对蒋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点点头,叹口气,然后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周恩来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接着,据周恩来二十五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说,蒋作了三点表示:‘子、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我(指周恩来——编者注)解决一切(所谈如前)。寅、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谈完这三点后,蒋表示出很疲劳的样子,指着宋氏兄妹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一谈。’周恩来说:‘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谈。’蒋说:‘好,好。’周恩来就辞出。”——笔者注)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