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1957年周恩来访问波兰追记

作者:骆亦粟




  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东南亚及南亚国家期间,先是收到国内关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邀请他访苏的电报,接着又接到中共中央要他访问波兰的急电,内称:波兰大使来谈,他们的国会选举时间是1957年1月20日,迫在眉睫,而波兰统一工人党(以下简称波党)有得不到多数的危险,希望中国给予帮助。其办法是请中国负责人于选举前去波兰一次,他们想请毛泽东同志去……现在波兰的斗争,已经转变为波党和其他政党(带资产阶级性质的)争夺工农选票的斗争,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如果波党失去领导权,那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认为你去一次波兰是有必要的,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周恩来立即复电表示接受新的任务。1957年1月11日至16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波兰,当时我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工作,担任他的翻译。今年是这次访问50周年,谨追记访问情况,供研究中国外交和波匈事件参考,同时寄托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访波的背景和缘由
  
  1956年,毛泽东称之为“多事之秋”。这是指,上半年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巨大震动和思想混乱;下半年,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统称波匈事件。
  所谓“波兰事件”,波兰人一般称之为“波兰十月事件”。当时在苏共二十大的影响下,波兰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进行反思,揭露出执政的波党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许多错误和波苏关系中不平等的问题,要求纠正错误,实行“革新”。波党党内出现派别,斗争激烈,政局动荡。波党决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改组政治局,准备提出排除亲苏和保守分子、以“革新”派为主的新的政治局组成名单,并推荐1948年因“右倾民族主义”被开除出党、并被监禁的前领导人哥穆尔卡重新上台担任党的第一书记。苏联反对波党改组政治局计划,尤其不能容忍担任波兰国防部长、波裔苏籍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被排除出新的政治局名单,不顾波方反对,派出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代表团飞往华沙,与波领导人会谈,同时调动驻波苏军向华沙移动,准备动用武力解决问题。由于波党领导的坚决抗争,以及中国领导人反对动武的鲜明态度,苏共领导改变态度,承认波党二届八中全会选出的以哥穆尔卡为首的新领导,避免了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流血冲突。
  10月19日至21日举行的波党二届八中全会,选出以哥穆尔卡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国内局势得到控制,但波党威信总体下降,各种政治力量登上舞台,相当活跃。在这种形势下,1957年初波兰准备进行议会大选。根据新修改的选举法,此次选举由各级“全国民族统一阵线”推出候选人名单,实行差额制度,每10名候选人选出6人。波党在议会中有失去多数的危险。
  由于在波兰事件中,中国采取了支持波兰、反对苏联大国主义、反对武力干涉的鲜明立场,中国领导人在波党内及社会各界深得信任和尊重。波党期望通过邀请中国领导人访波,扩大影响、争取选民支持。12月3日,毛泽东应约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基里洛克。基里洛克面交了邀请毛泽东访波的正式信函。毛泽东建议由周恩来去。基里洛克一再表示,希望毛泽东亲自去,谁陪同,波方都欢迎。毛泽东向基里洛克做工作,他说:我在见马克思之前,总是要去波兰看看的,否则,列宁也会问我:你们是友好国家,怎么波兰也没有去看过呢?所以,去我是打算去的,我接受邀请,但时间是否可以商量?
  基里洛克将商谈情况报告后,波方同意先邀请周恩来1957年1月初访波。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周恩来在南亚国家访问时接到中央电报改变行程的由来。
  波兰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还有一个意图,就是希望中国领导人通过访问对波兰有更多的了解,以利于中波两党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方面也有意通过访问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哥穆尔卡通报波兰事件
  
  1月11日上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华沙,受到热烈欢迎。下午中波举行第一次会谈。哥穆尔卡建议,先由波党通报波兰情况,然后听取中国同志对波党工作的看法,就双方涉及的问题交换意见。周恩来立即表示赞同。哥穆尔卡把听取中国领导人意见列入会谈议程,这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是很少见的。
  哥穆尔卡首先对中国在十月事件中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接着,他介绍了波党八中全会前后的国内形势。他说:苏共二十大后,波国内政治局势开始尖锐化。波兹南事件证明我们的经济政策不妥,党的领导脱离了党员群众和工人阶级。此时,波苏关系不平等的问题也严重暴露,例证之一是二战后苏联一直要求波兰在“补偿”的名义下以低价向苏提供煤炭;在苏联顾问问题上也出现了不正常情况,在一些机构内苏联顾问实际上成了领导;在波兰军队内,苏联军官占据着领导岗位,他们非法地处死了一些波兰军官。这些事实帮助反动派制造舆论,激起人民的反苏情绪。斯大林逝世后,波党内不赞成这种仆从关系的力量开始增长。苏共二十大后,波党内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改变现状,独立自主,实施波党自己的政策;另一派则害怕任何改变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波党内出现斗争,党的工作有陷入瘫痪的危险。波党领导层认为调整波苏关系的形势已经成熟,但苏联同志坚决反对这一倾向。
  哥穆尔卡接着谈了赫鲁晓夫率领苏共代表团偕同苏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及一大批高级军官飞抵华沙强行干涉的情况。关于这方面情况,当时中方所掌握的消息主要来自苏方的简单通知,中国驻波使馆、新华社记者从使团及社会上得知的传闻,以及外电的报道,波方未向中方正式通报过。这次哥穆尔卡的情况通报,虽属事后,但有助于中方了解真实情况。
  他说,在波党八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苏联大使通知说由哪些人组成的苏共代表团要来波兰,征求意见。我们告诉他们不要在开会那天来,假如不能延期,至少等第二天来。尽管如此,苏联大使还是通知说代表团要在开会那天来,而且说希望波党领导同志去机场迎接。这是对我们的威胁和强加于人的做法。波党政治局不想使局势尖锐化,决定前往机场迎接。苏联同志,特别是赫鲁晓夫在机场就进行了示威。他下飞机后,看都不看一眼我们,径直走向站在那里的苏联将军们,如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与他们握手;然后走到奥哈布面前,用手指着奥哈布,骂他是“叛徒”。我方也表示了抗议,但很缓和。苏联同志在机场即要求我们的全会推迟举行,我们没有同意。我们请他们到贝尔维德尔宫,在那里开始了会谈。
  会谈开始,赫鲁晓夫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决定了要进行强硬干涉,你们的企图是不会得逞的!”我们说:“如果有谁把手枪放在桌子上来谈判的话,我们不准备和他谈。”我们问,你们要进行逮捕吗?!赫鲁晓夫答称:“我不说要逮捕,但苏共决定进行干涉。”我们说,我们的同志们在党中央大厦等候全会开会,不能延期,全会正式开幕后我们将回来同你们会谈。
  一小时后,会谈继续。米高扬代表苏共代表团发言。他说苏联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相当的军事力量,担心波兰的变革导致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危及苏联在德国的地位。我们解释说,我们中没有人主张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我们的变革将加强波苏合作、不会削弱合作。苏联同志向我们施加压力,要求政治局不做变动,说只补充选入哥穆尔卡就行了。
  这时,我们得到报告:驻波苏军坦克装甲部队在向华沙方向移动。我们问,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说这是计划中的军事演习。我们强烈要求苏联部队撤回到原营地。苏方表示同意,但事实上没有兑现。与此同时,我们又得到报告说: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少数波兰武装部队也向华沙调动。罗科索夫斯基下达这样的命令事前没有报告我们,当我们询问时,他才确认。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