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山西缺水是薄老的牵挂

作者:郭裕怀




  考察引黄工程坝址
  
  山西缺水,需要引水,这件大事一直萦系在薄一波同志的心间。早在1958年,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成都会议上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引黄入晋济京的设想时,薄老就在场,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79年7月底8月初,薄老刚刚平反恢复工作,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带着国家计委副主任金熙英、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等同志,到山西来考察和研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问题,就提出要到偏关县黄河沿线去看一看。显然,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是关系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事,而水资源紧缺又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薄老心中牵挂的是水的问题。当时从太原到偏关只有简易的碎石公路,不仅颠簸得厉害,而且也不安全。薄老当时已经71岁了,省里的领导再三劝阻,但他坚持要去。到了偏关以后,他又直奔山路崎岖的万家寨。后来我听金熙英说,在这次考察中,薄老精神很好,兴致很高,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议,看了万家寨的山川形势、地质状况,找了不少资料,基本肯定了在万家寨建立引黄工程拦河坝址的设想。
  当时对引黄工程水库的选址,有南、中、北三种方案。不少人赞同从碛口、军渡引水,是着眼于农业用水,主要是考虑引水灌溉晋中平川的农田。薄老看中从万家寨引水,除了地形、地质方面的因素外,主要考虑的是大同、朔州、太原的工矿和城市用水,是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战略高度着眼的。这一考虑,既包含着他对全国能源需求大局的关注,也包含着他对家乡和乡亲们的关心。如何解决制约因素,发挥资源优势,是山西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这次考察,薄老带了国家计委的一些领导干部,其中金熙英是山西河曲人,他的家乡距万家寨不足百里。金熙英后来长期担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董事长。这两个机构都是引黄工程立项必经的关键部门,金熙英在引黄工程立项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不知道考察中薄老对金熙英议论过什么,关照过什么,但这次考察显然对金熙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引黄工程寄予厚望
  
  我第一次单独谒见薄老,汇报引黄工程,是在10年后的1989年。当时我刚担任山西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不久,经原山西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当时已调任陕西省省长白清才同志的联系安排,于12月的一天一早就到了中南海中顾委薄老的办公室。薄老的态度严肃而又平易近人,很注意倾听下边的情况,也很健谈。我向他汇报了省内各方面的情况,重点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引黄工程筹备过程中的筹资、立项问题。当时山西想快点上引黄工程,但困难很多,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争取国家立项,如何筹集一笔巨额资金。薄老听得很专注,很仔细,还不时提一些问题。听清一件事,他就插话发表一些意见。现在回忆起来,当时薄老对工程立项问题,一再强调要“主动争取”;对筹集问题,则提出要“举全省之力”,要“多渠道筹资”。薄老还饶有兴味地讲到山西的民风,勤劳,俭朴,能吃苦。在我汇报到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情况后,他沉思良久,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资源型省份怎么能走出一条新路?”告别薄老,离开中南海后,薄老提出的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久。
  从这以后,每年我总要去看望薄老两三次,每次谈话也总离不开引黄工程。有一次,我汇报了山西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水源污染,河道断流,有一些过去水量充沛的河流也成了季节性河流。这时候薄老插话说:我前几年去山西,回到蒋村(山西定襄蒋村是薄老的故乡),就看到这种情况。蒋村正好处在滹沱河和牧马河的交汇处。滹沱河是山西有名的大河。牧马河虽是它的支流,过去流量也不小。薄老讲到,在他小时候,蒋村几乎家家造纸。造纸要大量用水,但蒋村人并不发愁,用锄头、铁锨挖个井,水就流出来了。当地的地下水那么丰富,实际上是因为有两条河流过的缘故。但是,这次回去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不仅牧马河里难得有水,就连滹沱河也经常断流了。蒋村一带的地下水位也就急剧下降,有时连老百姓的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了。从薄老的谈话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家乡人民的关爱和对水资源短缺的焦虑。
  又有一次,薄老听我汇报:在第二次山西水资源论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山西当时已经是国内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我还汇报了省会太原的情况。由于长时期过度超采地下水,太原地区不仅泉水断流,而且出现了大面积的漏斗区;不仅生产难以发展,连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薄老插话说:我赞成钱正英的观点,如不从黄河引水到山西,山西的省会总有一天要搬家的。引黄工程不是一件小事,应该说是千秋大业。薄老曾长期主持国家的工业建设,深知水资源对发展工业的重要。特别是在山西,当时需要依靠矿产资源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水更是不可或缺。显然,由于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薄老对引黄工程寄予了厚望。
  每次我向薄老汇报引黄工程,在讲到所取得的进展的同时,总免不了要讲到所遇到的困难。这是很自然的。引黄工程是一个高扬程、长隧洞、大流量的引水工程,要从深谷中把黄河水引到五六百米高的山上,再开凿隧洞,穿过绵延100多公里的群山,把黄河水向南送到太原,向北送到大同。最长的隧道单洞长42公里多,比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还要长。原水利部郝长钱正英说,这是“国内第一。世界少有”的引水工程。还有人说,这是在山肚子里开出来的另一条汾河。这么大的工程,靠山西省一省之力是完不成的,必须有国家的支持。在当时的计划体制下,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工程立项程序的推进和资金、人才等许多方面都遇到过诸多困难。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眼看就要成功了,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所有努力全都白费,一切又得从头来过。这时我们的沮丧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薄老听完情况汇报后,每次都要讲一讲他的看法。他的话言简意赅,实际上其中凝结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眼光。有一次,我汇报到中央批准山西向出省煤、电征收水资源补偿费,引黄工程资金的大头有了着落,薄老插话说:这是煤电工人的血汗钱,一定要管好、花好,要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又有一次,在向世行贷款程序推进过程中,几乎万事俱备,忽然变生不测,出现了意外的难题。薄老听了以后,拿起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挫而弥坚”四个字。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说,既然确定了目标,那就要毫不动摇地做下去,不把黄河水引到太原,决不罢休。愈是遇到挫折,就要愈加坚决,愈加坚定,愈加坚毅。后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挫而弥坚”这四个字,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自己,鼓励自己坚韧不拔地走下去。
  
  带头为引黄工程捐款
  
  1993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引黄工程正式立项。1995年8月,引黄工程全面开工。如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