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读者来信摘登

作者:佚名




  江苏南京读者陈甫卿:2007年第3期刊登的《新四军“中安”轮沉没惨剧》一文,生动感人,是一篇好文章。1960年,我在江苏泰兴县城东公社天星桥蹲点整社的时候,经一位老战友介绍,认识了一位泰兴酒厂的干部(具体姓名记不得了),他是“中安”轮沉没事件的一位幸存者,从他口中了解到一些情况,现回忆整理出来,作一个补充。据他说:‘中安’轮沉没遇难,是国民党特务混入船中破坏造成的。当时船上驾驶人员,都是原轮船上的老船员。出事时,一开始大家不知何故,有些惊慌、骚动。韦一平政委下令:船上人员一律坚持原位,不许乱动,并命船加速行驶。但因为船已被破坏,船舱进水,风浪又大,轮船还未到岸,就很快沉没了。当轮船下沉时,见有人跳江,因为自己会游泳,我也跟着跳江逃命。因天黑,江面上什么也看不到,我拼命向岸边游。因为风浪大,我喝了不少水。到岸的时候,我已经是筋疲力尽,瘫倒在地,后被救起,保住了一条命。逃生的一共大概只有100多人,大多数人,包括众多首长都牺牲了。
  另外,“文化大革命”时,我在五七干校得知:“中安”轮的善后工作,是由我方江阴县县长张志强负责组织安排的。建国后,他曾任苏南常州专区专员、江苏省农林厅厅长,“文化大革命”时受过审查。
  浙江读者陈兴萁:《百年潮》2007年第10期刊登的《抗日战争期间的国立中学》一文,如实、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国立中学,很好。但其中有一句话,似乎可以商榷,即“以上这22所国立中学一般只招收男生,不收女生(或只招收少量的女生)”。据我所知,当时的国立中学,男女均收。我当时就是国立九中初三分校的一名女生。国立九中在四川江津建了6所分校,3所高中,3所初中。高中第一、二分校是男生,第三分校全部是女生。初中第一、二分校是男生,第三分校全部是女生。按照一个班级40~50人计算,我们初三分校就有近300名女生,不是少数。还有我的小姑和她的同学,当时流亡到湖南,就读于国立八中,说明国立八中也是招收女生的。
  北京读者欧阳晓明:我最近看到《百年潮》2007年第7期《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一文。文中提到何泽慧在清华时“他们班里原来有三位女同学,有两位在亲友的劝说下,中途转学,只有何泽慧不仅坚持到毕业,而且毕业论文夺得全班最高分——90分。这个班的男学生,能坚持到学业期满的只有9人,钱三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此文的上述说法严重失实,且与配发的照片明显矛盾(配发照片文字说明“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照”,而照片清清楚楚地表明,毕业时有7位男同学,3位女同学)。事实上,1936年物理系确实只有10名毕业生,其中有3名女生,她们就是照片上的何泽慧、许孝慰以及我母亲黄葳。
  我母亲在大学期间名为戴中(户衣),1932年毕业于苏州振华女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何泽慧既是中学同学又是大学同学。她在大学期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一年。她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放弃了专业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解放后,她长期在工业和科技战线上工作,曾任大连起重机厂厂长、哈尔滨汽轮机厂代厂长、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分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科委副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后任国家科委党组成员、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负责人。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所受的严格和高标准的培养,为她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年同班的著名物理学家王大珩先生、何泽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以及当时的许多清华大学老同学都能证明这一事实。
  
  经查证,欧阳晓明女士所说的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的情况完全属实,在此特向有关人员和读者致歉——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