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改革开放之初杨尚昆在广东
作者:苏维民
推广“清远经验”
工交战线上的改革,主要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当时,广东出现了一个“清远经验”。所谓“清远经验”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清远县委针对当时国营企业徘徊不前的问题,在17个企业中大胆推行“超计划提成奖”,实行一年,总产值增长8.5%,利润增长2倍以上,税收增长30%,工人收入增长18.3%。与此同时,撤销了县工业部、交通局等部门,成立了统管全县工交系统人财物大权的县经委,探索工业领导体制的改革。习仲勋专门为此召开座谈会,肯定了清远经验,他说,“‘清远经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土生土长的,大家熟悉,学起来也容易。不要总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要让这朵花墙里也香。” 当然,清远的做法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总结提高。当时,四川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已在100个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而广州只有3个企业在试点。为了推动工业企业改革,市委决定派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范华带队到四川参观学习。
1979年9月,杨尚昆在广州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讲了话,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作了一次促进。他指出,同全国比较起来,广东的发展是落后的,而且相当落后。浙江、江苏、四川都比我们好。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赶上去。各单位生产任务完成了,还要补学开动脑筋,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课。要重新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把脑筋打开,因为多少年来,工交、财贸等方面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多数思想上被框框限制住了,不敢想,更不敢干。就是说思想上有些僵化,前怕狼后怕虎。在新生事物面前总会有困难、有问题,甚至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可以改嘛!我们办工业几十年,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受苏联、斯大林时代这种建设方法的影响,就是中央集权,统得死死的,地方、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或者很少。毛泽东发现了这个问题,说要发挥两个积极性,话虽然讲了,但是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现在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条,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制度有没有问题,要看这个企业的生产发展快不快,对国家贡献大不大,工人的生活改善得多不多。我们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不完全是领导的事,而是要领导、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共同来完成。要走群众路线。试点能否得到成功,主要决定于是不是走群众路线,是不是从群众中来,只靠几个领导人关在房子里苦思冥想是搞不好的。
解放思想 试办特区
1978年11月,习仲勋在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广东毗邻港澳、面对东南亚,海外华侨众多,发展经济具有特殊优势,希望中央能给广东更大的支持,实行对外开放;建议中央授权广东省委处理问题有较多的机动余地。这些意见得到中央的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习仲勋回到广东,立即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精神。杨尚昆到广东后,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后半段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搞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合作经营。开始省委想在深圳办个特区,设想叫“对外加工贸易区”。
1979年4月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习仲勋和省委主持经济工作的王全国到北京参加了会议。行前,4月2日下午,杨尚昆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听取省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起草的《充分利用广东有利条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汇报,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请求中央考虑广东的特殊情况,让广东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先走一步,允许吸引外商来投资建厂,将深圳、珠海和汕头的一部分划为“对外加工贸易区”;考虑到要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写出正式报告已经来不及,决定委托王全国在会上口头向中央汇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肯定了广东省委的意见,坚决支持广东、福建两省大胆实践,特别希望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并把拟办的“对外加工贸易区”定名为“特区”。会后,中央派谷牧率领一个工作组到广东,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帮助省委起草了一个文件。后来,中央正式批转了这个文件,这就是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指出,“两省实行对外经济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地方有更多的主动权,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对待办特区的问题上,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部门就持反对意见,因为一办特区,这些部门的权力就削弱了。1979年10月4日至10日,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办经济特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要广东省委放手搞、加紧搞,要宽些、快些,小手小脚没办法搞。还说,将来台湾回来,香港回来也是特区。过去陕甘宁也叫特区,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就是了。邓小平澄清了在办特区问题上的糊涂思想,说服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也给广东省委以巨大的支持和力量。
1980年3月下旬,谷牧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习仲勋、杨尚昆、刘田夫、吴南生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几个月来,两省省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认真贯彻中央50号文件,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 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指出,“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正确的。两省工作有很大进展,成绩是显著的。”“由于全国的经济体制还没有作大的改革,广东、福建两省试行新体制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这是前进中的矛盾。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地及时地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的问题。中央认为,这次会议总结的经验和提出的措施是可行的,要认真贯彻落实。”
为建设祖国南大门作贡献
中央批准广东实行对外经济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这就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祖国南大门作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广州的进一步发展也存在许多困难,如广州的基础设施很差,煤、电、油、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1979年6月,广州市委三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重新讨论了广州市的建设方针问题。根据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形势,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1980年2月,杨尚昆接见新华社记者,阐述广州市建设方针,介绍广州市对外开放的部署。指出,广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有290万人口,工业企业3200个,产业工人60万,轻纺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规定,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79年广州市接待前来洽谈的外商400多人,签订了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同600多项。广州即将成立对外经济委员会以促进和协调与外商和港澳商人之间的经济合作,给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和优惠。这次谈话同时用中英文播发,法新社、美联社等迅速转播,香港《大公报》作为专稿用了较大篇幅详细报道,扩大了对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