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响自何方?

作者:高 放




  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写成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有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十分形象地所说的“一声炮响”,显然是源于毛泽东熟读过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写的于1938年出版的被当做“马列主义百科全书”的教科书有如下一句经典的描述:“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的开始。”“阿芙乐尔”原是罗马神话中司晨女神。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建造于1901年,1916年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战中受到重创,被送到彼得格勒造船厂修理。舰上水兵与造船厂工人深受革命影响,建立了革命组织。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下午该舰开到市区尼古拉大桥边停泊,傍晚舰上刚被任命为政治委员的水雷放射手亚·别里什夫接到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要求该舰在看到彼得—保罗要塞发出红色信号时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冬宫开炮。晚9时40分,该舰见到信号灯当即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第一炮,革命工人和士兵们就荷枪实弹、高声呐喊“乌拉”,争先恐后,勇猛冲锋,攻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官员。从1950年我开始教“马列主义基础”这门政治理论课起,在课堂上我总是经常这样来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而且我还绘声绘色地说:“阿芙乐尔”是俄文音译,意为曙光、朝霞,“阿芙乐尔”的炮声像是放射出黎明的曙光、绚丽的朝霞,开始把社会主义的太阳送到久困在黑夜中的人间。
  十月革命的炮声只是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发出的吗?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历史的真相终于大白。不久前,我从俄罗斯出版的《论据与事实》周刊2002年10月下旬第43期第24版查到《“阿芙乐尔”号炮击过冬宫吗?》一文,文前有权威人士弗拉德连·巴拉科夫·塔林写的一段如下提示性按语:“首先要说,彼得格勒各报都曾经报道‘阿芙乐尔’巡洋舰用6英寸口径大炮攻打冬宫。可是该舰指挥官在第二天就通过《真理报》批驳了这种说法,并且肯定了该舰只打了一发空炮。究竟谁对呢?”《论据与事实》的这篇文章指明:当时要从该舰所停泊的涅瓦河上尼古拉大桥旁向冬宫进行实弹射击,射角小得难以运作。而且,位于冬宫旁的海军部大厦,以及因局势动荡而向上吊起、停止通行的冬宫大桥,都会阻碍舰炮瞄准。所以,“阿芙乐尔”巡洋舰从理论和实际来说都不可能对冬宫进行实弹射击。那么,落到冬宫的几发炮弹究竟来自何方呢?是“来自冬宫对面的彼得—保罗要塞。布尔什维克在要塞西端架起了好几门3英寸口径的大炮。据各种估计,他们对冬宫发射3发至30发炮弹。被英国大使的女儿误认为是从‘阿芙乐尔’号打过来的那几发炮弹,正是来自彼得—保罗要塞。由此可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革命水兵所说的是真话。”
  《论据与事实》这篇文章所言,我认为是符合实际的,然而现在有人据此以为既然实际上是彼得—保罗要塞发出炮弹,可见以往所流传的“阿芙乐尔”一声炮响宣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伪造历史。我认为这种看法也不全面。彼得—保罗要塞位于彼得格勒市涅瓦河河口扎亚奇岛上,1703年由彼得大帝奠基,它是首都大门口最重要的战略据点。1917年10月,要塞部队约有8000人,士兵们多已转向支持布尔什维克革命,建立了基层党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起义前夕派勃拉贡拉洛夫来当政治委员,准备组织进攻。他说:10月24日该要塞已与“阿芙乐尔”舰队的革命组织取得联系,约定当晚先由舰艇向空中开空炮,如果临时政府不投降,再由要塞发射实弹进行轰击(见克尼亚捷夫、康士坦丁诺夫合编、金婵等合译:《彼得格勒十日武装起义》,三联书局1958年版,第114页)。后来实际情况正是这样进展的。
  再看200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国长期研究苏联历史、著述丰硕的史学家尼古拉·韦尔特著《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一书(原书是1997年出版)的有关记述,也可以印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确实是空炮与实弹先后配合。书中这样写道:10月25日(即公历11月7日)“18时30分,军事革命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举手投降,要么遭受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彼得—保罗要塞大炮的炮火轰击。21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了。由于舰上没有任何炮弹,它只不过放了一个空炮。两个小时之后,彼得—保罗要塞也打出了一些炮火,但却毫无准头,仅仅对冬宫造成了极小的一些损坏。负责保卫冬宫的哥萨克军人和士官生……逐渐向后撤退。到了午夜,仅剩妇女军和一些军官还坚守在岗位上。最后,来自巴浦洛夫斯基军团的第一批陆军和海军军人强行冲破了冬宫的大门和窗户。……10月26日凌晨2时10分,起义军占领冬宫,临时政府的部长们被逮捕并在良好的护卫下被送往彼得—保罗要塞。”
  从上可见,准确的、全面的说法应该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彼得—保罗要塞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纪元的开始。空炮与实炮的紧密配合既威慑、打击了负隅顽抗的敌人,又号召鼓舞了革命群众,共同促进了十月武装起义的顺利胜利。避实就虚,只讲虚不务实,或者避虚就实,只求实不务虚,都带有片面性,都没有反映历史的全貌。对苏联历史的众多问题要作出全面评价,还有待学者的艰苦努力。
   (责任编辑刘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