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重视“结合部”问题

作者:陈锦华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对于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走自己革命道路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实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空前统一。毛主席的雄才大略,主要表现在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上,表现在他对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矢志追求上,表现在建设怎样的一个国家和怎样走向这个伟大目标的实践上。至于战术性的实际工作,毛主席不可能也不会由他作出具体安排。这就产生了一个战略与战术的匹配问题,有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问题。毛主席总想把中国的建设搞得快一些、好一些,但具体怎样快、怎样好?这就要靠第一代领导人中的各方元勋出谋划策和组织实施,把毛主席的战略宏图变成各方面的有效行动。1958年“大跃进”就是这样部署的。从实践的结果看,这个重大决策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上头领导的错误,而在具体实施中,作为中间一头的结合部则起了特殊的调节作用。周总理和分管各方的副总理,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领导各部门和地方有效地发挥结合部的重要作用,化解矛盾,减少失误,使许多事的正面效应得以发挥,而把负面影响缩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这是很不容易的,是共和国历史上十分珍贵的一页。
  我对这个问题,在阅读薄一波同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时就想过,总感到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不只是上头和下头的问题,而是还有一个中间一头的问题,也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结合部问题。因此,我曾一再请教薄老是不是有结合部这个问题?即在两个主体之间有个结合部,它起着连接、过渡、渗透和融合的作用,起着积极或消极、促进或促退、助成或助败的作用。我对薄老讲,在最高层决策与具体实施之间都有个结合部,它往往被称为中间环节,实际上它的重要性远不是通常所说的一个环节所能概括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这种状况,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联系实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毛主席强调外行领导内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有赖于结合部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对国家的许多重大经济社会事务并不熟悉,也可以说是外行。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就是依靠各方面比较懂行的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和率领更懂行的各类专业人员,发挥结合部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导广大人民正确地进行落实,使我们的事业得以通过外行和内行组成的结合部,进行了有效的对接而取得成功。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甚至日益扩大化,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和作用未被足够重视,没有有效地发挥对接、引导、渗透和带动作用,使城市的先进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直至文明习俗,对农村和农业经济不能产生及时有效的影响。在不少地方,甚至被城市日益边缘化,形成城乡两头不对接的人为阻隔,差距不断拉大,这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薄老讲,你想的这个问题有道理。许多事的对接继承、消化磨合都要有中间环节的作用,我们往往强调工作中要抓关键环节,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结合部的作用,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得失。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工作成效之所以有差别,往往也是基于结合部,也就是中间环节的工作素质。有个说法讲,许多事未能办好,是由于下头的小和尚把经念歪了。实际上不能责怪下面的念经小和尚,而要怪教导念经的经师、方丈、住持,是他们的工作不到位。至于“经”本身不好,则更不能责怪下头念经的和尚。有些失误的重大决策,之所以未能找到根本原因,其咎也在此。
  我对薄老说,现在上面的决定,包括法规、政策、指示等,在落实中比较重视来自下头基层的信息反馈,这是对的。来自第一线的反应,终究是最真实的。同时,我也认为,还应当重视结合部的反应,仔细考察他们的作用及其工作成效。过去做领导工作总是强调“抓两头、带中间”,所谓两头,就是上头的中央精神,下头的基层实际。现在看来,这个说法不完全,以至削弱了结合部的作用,导致上下脱节,使系统的功能不能发挥组合效应,影响实施成效。当然,各种结合部的情况不同,有的联系实际,能从全局的角度贯彻国家的意图,把事情办得比较圆满,比较切合上下利益。有的则不恰当地强调变通,灵活到直至走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本地方、本部门的不合理的局部利益争名争利,这是需要改进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它们同结合部的正确定位和作用是两个范畴,不能混为一谈。我还说,这个问题在哲理和功能上都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1981年3月,薄老到上海视察,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薄老第一次到上海,我全程陪同他,先后看了上海石化总厂、宝钢工地等生产建设单位,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在参观宝钢时,他对我说宝钢能不“下马”尽量争取不“下马”,强调中国需要钢铁,特别是高质量的钢材。他说毛主席一直讲钢铁的重要性,说中国之所以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欺侮,不断遭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入侵和轰炸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落后,生产的钢太少了。因此,毛主席号召大办钢铁,不满意学习苏联的一套做法,认为那是专家路线、少慢差费,要依靠政治挂帅、群众运动来多快好省地发展钢铁工业,走出中国自己的路。后来发动1958年“大跃进”运动,实行“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大搞“小土群”、“小洋群”,就是出于这样的理念,结果失败了。看来,走中国自己的路,也得讲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普世价值,充分发挥各类专业知识的作用。
  我又借机向薄老请教说,这是不是也有个结合部的问题。上头,毛主席和党中央要加快发展钢铁工业,要建设富国强兵的国家;下头,地方政府、群众有积极性,市场有需要。但是,作为结合部的中间环节冶金工业部,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当好参谋,没有发挥好结合部的作用,头脑发热,不实事求是,出了一些不好的主意,对来自上头的高指标,不断迎合、拔高,推波助澜;对下头,地方、群众的盲目积极性,包括一些没有知识、不讲科学技术的蛮干,又没有及时、正确、有效地加以指导,结果导致上下失误,走入歧途。
  薄老说,应当讲是这个问题,冶金工业部确有失误,上下结合得不好,中间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问题,值得探讨。有些好事,上情不能下达,造成“肠梗阻”;下面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往往也是中间堵塞。人们必须提高对结合部的认识,确立正确的观念,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好地前进。
  (责任编辑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