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李赋宁:沟通中西文化的架桥人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李赋宁在85岁高龄写作回顾一生的《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一书时,他这样写道:
  
  我这一生能考取清华大学是十分幸运的……清华从30年代中叶开始在国内已成为第一流的大学,超过许多美国的小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成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我有幸在这个学校先当学生、后当教师共达八年之久,对我的成长极为有利。这里有做学问的样板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楷模。许多人都称赞西南联大培养了杰出人才,这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外语界一代英才最完美的句号
  
  李赋宁一生都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946年,他到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就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学习美国大学英文系的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和方法,争取学成回国后有助于提高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学术水平。
  在耶鲁大学时,李赋宁曾和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同学王佐良、许国璋,以及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周珏良通信,相约共同回国执教,他在信中说:“我教中世纪,佐良教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国璋教18世纪,珏良教19世纪。”
  多年后,他们成为中国外语教学的最佳搭档,被人们称为英语教学的“绝配”。
  1949年底,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回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第二年4月,李赋宁也回到阔别多年的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调到北京大学任教。
  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英语教学盛行苏联的教学法,使用的也是苏联的英语读本,比较浅显。李赋宁在教学中强调,学好英语,必须落实在笔头上,一定要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李赋宁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英文作文,并为他们批改作业。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在大量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感受语言、体会英语的神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赋宁常常骑着自行车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与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一起讨论英语教学问题,并开始为青年读者编写英美文学活页文选。
  不止一位学生回忆道,李赋宁在讲课时带给学生的那种来自情感的冲击:当他讲到德伯家的苔丝紧紧地抓住订婚戒指,生怕被未婚夫遗弃时;当他讲到奥德修斯漂泊10年回到家乡时容颜大改,只有他的老狗认出他,老狗扑向主人并死在主人的脚边时……李赋宁常会声泪俱下。
  李赋宁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感动,而学生们则在他如此生动的授课中,一点一点地体会着另一种语言的神韵和魅力。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曾经描述过他在北大读书时对李赋宁的印象:“铃声中,先生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向学生微微鞠躬问好后,说:‘Comrades,let me tell you a story,a very short story(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故事).’”
  故事是关于古希腊诸神的。在李肇星听来,“先生的语言简洁流畅,语调平缓,并无刻意的抑扬顿挫,但在平实之中充盈着高雅。我和同学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多年后,李肇星作为外交官,多次见到英国女王,他发现,李赋宁的英语竟然就像西方学者津津乐道的“皇家英语”或“钦定英语”那样,以简洁为美。
  熟悉李赋宁的人都知道,他对于英语发音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在留学耶鲁大学时,以英语好而闻世的林语堂来耶鲁演讲,李赋宁的评价居然是:“他的英文虽然写得很地道,但英语语音、语调却不很好。”
  什么程度的英语才能叫做“学好了英语”?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坊间流传:
  
  有人说自己英语好,托福考了多少多少分、GRE考了多少多少分。英语系学生一听就笑了:那是哑巴英语!God,你能用英语自如交流吗?英语专家一听就笑了,跟谁交流?God,你能背诵莎士比亚吗?老先生一听就笑了,莎士比亚?God,你懂古英语吗?法语呢?德语呢?拉丁语呢?
  
  于是有人问:抛开这个段子中的玩笑成分,能担当得起这般传奇式的“老先生”,除了李赋宁,还有谁呢?
  李赋宁治学范围涉及哲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语和古英语等多种外语;执教数十年,他先后开设过专业英语、专业法语、古英语、拉丁语、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英国文学、欧洲文学史、法国文学史和汉英翻译等十几门课程。
  他的扛鼎之作《英语史》被誉为“英语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他的《英国文学名篇选注》闻名遐迩;他担任总主编的三卷四册《欧洲文学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教材……
  
  2005年4月, 李赋宁去世周年前夕,他的遗作《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一书出版。那是李赋宁在晚年以85岁高龄的病弱之躯,用自传体的形式,为20世纪中国动荡苦难和跌跌撞撞的外语教学写下的一部历史。
  人们非常怀念曾经有过的那个年代,中国英语学界人才济济:除了李赋宁,还有杨周翰、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查良铮(穆旦)……
  但是,他们都在李赋宁之前逝去了。李赋宁独担重任,写下了这段历史,而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外语界一代英才最完美的句号。
  著名女作家冰心曾经为李赋宁录书一段自己作品中的文字,那正是李赋宁一生的真实写照:“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的确,李赋宁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外语教育事业。他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他是外语界的泰斗、大师,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呕心沥血、沟通中西文化的架桥人。
  (责任编辑谢文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