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周总理关心救治烧伤女工王世芬

作者:周建英




  1968年11月,年仅17岁、容貌清秀、歌喉动人、善解人意的北京礼花厂普通女工王世芬,被火药爆炸时严重烧伤,在周恩来总理深切关怀下,中国医务人员救活了这名烧伤面积达98%、大大超过“生死极限”的普通女工。当她苦练数年,可以用假肢写字,在纸上一笔一笔写出“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心中!”时,周总理已千古。
  
  
  周总理说:“王世芬是活教材”
  
  1968年年末的一天下午,新华社专门跑医疗卫生的记者彭运南给我打来电话:“你一定要来采访一个奇迹,马上动身。”我摸不着头脑。那时社会比较乱,所谓的“天派”与“地派”斗得挺惨,有一次我们的办公楼曾经被造反派包围了几天几夜,因此我们记者尽可能躲在机关,偶尔发一条消息。这次彭运南招呼,我觉得医疗主题“安全系数高”,且可以顺便去散散心,便接受了。
  这样,我和彭运南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们还未见“奇迹”,就在重病室外听见医生们用激动、专业的言辞轮番介绍:北京礼花厂女工王世芬被火药爆炸时严重烧伤,来院后全身焦黑,心脏还跳,便为她抗肺部感染,又动大手术,切痂、植皮、击退绿浓杆菌,截肢……他们在叙述中都情不自禁地叹道:“这孩子真懂事、真英雄、真伟大!”旁坐的几位解放军和工人宣传队员也连连颔首。当我们穿上白大衣进去看“奇迹”的时候,一位姓方的医生(后来得知他是抢救小组负责人、外科医生方承辉)挡住我:“你心脏没问题吧?她模样不太好看,心里多做准备。”我极自信地说:“我见过剖腹手术,进过麻风病人村,南国山野路遇华南虎……”我们随即走到“奇迹”前。病室宽敞明亮,而静躺在病床上的少女却令我噎住无语,尽责的医生揭开她身上的白床单,还给我们细致认真地“现场讲解”,我一个字也记不下去,只顾细细瞧她——因为切去焦痂,连肌肉、脂肪全切了。植皮后,新长的皮肤,是半透明的类似香肠肠衣,但上面布满密密麻麻像绿豆大的黑点(那是植上去的皮成活了)。右臂肩膀截肢,左臂自肘部截肢。脸上双眼被缝合,只留下绿豆大的小孔,让她视物。鼻子、耳朵当然烧掉了……我看过电影《夜半歌声》,脑海里一直留有男主角宋丹萍被军阀毁容后的模样,而眼前的这位更让人看了颤栗。忽然,一个声音响起:“方叔叔,是来了客人啦?您介绍一下吧!”我吃惊不小,原来是病人说话了。“小王,来看你的是新华社记者,彭阿姨、周阿姨。”她语言十分诚挚地喊了我们,还说:“两位阿姨,一定要放心,我会活着的。有共产党救我,有这么多叔叔阿姨救我……你们不要难过,我唱支歌吧!” 方医生平静地说:“小王的歌唱得不错,你唱吧!”这时,王世芬已经挪动她那切去焦痂贴满药棉的嘴唇,唱了起来:“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
  方医生只让她唱了一半,就打断了她。她的歌声好似经过训练,吐音因气管灼伤带沙哑而不太清晰,但音域宽,音色悦耳,中音高音间婉转自如。当时,我在文艺领域采访多年,名家的声乐欣赏很多,只到这时才真正明白了何谓“人声之美,人声之魅力”。短短的接触,从王世芬身上,我们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后来,我们弄清楚了事情的整个经过。
  1968年11月1日,北京礼花厂工人王世芬和另外一位青年女工谷连珍正在操作油压机,她俩停机修理,就在修完开机时,机件摩擦迸出火星——“砰”……车间顿时成火海。谷连珍浑身是火,被气浪推出门外。工友们一边救小谷,一边大声呼唤“小王!小王!”
  王世芬还在车间中的烈火中翻滚,衣服、发辨、鞋子都烧着了,呼吸困难。她想到火烧到电线可能引起更大事故,危及全厂职工,挣扎起来想拉电闸,700度高温横扫过来,她再次倒地,她意识到生命快结束了……
  工友们先后4次从车间窗户跳进车间,终于在灭火器的泡沫和烟雾中,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人形,救人的小伙子辨认不清是什么,焦急地问:“你是小王吗?”
  
  “我是小王……”声音已经很微弱。小伙子强有力地抱她起来,没成功。他无奈跳出窗口喊:“滑掉了,抱不起来怎么办?”这时,在外面的一个人马上抱着脱下的棉袄,跳进窗来,他知道:那不是衣服与身体滑脱,而是皮肤与肌肉“烫熟”,皮肉分离,得用棉袄包住才行。
  人们抱着王世芬飞跑到厂门口的公路上截车。正好一辆卡车运砖过来,大家争分夺秒地把小王抬上了砖堆。王世芬听到护送她的工友掩面而泣,竟然还喘息着说:“别哭,我不会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卡车飞驶了30多里路程才到北大第一医院,司机跳下车,涨红着脸说:“要再往积水潭医院开,怕姑娘要熬不住了。”
  急诊室里,值班外科大夫陈汝发揭开白布一看:伤者全身已被烧成又黑又硬的焦痂,连试体温和量血压的一点好皮肤都难找到。此刻王世芬已经休克(指一切体征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万幸的是,在除去烧糊的裤皮带下,在两根烧焦的辫子发根(用绳子系得很紧)处,居然还有一点好皮肤……最后确诊全身烧伤面积达98%,其中三度以上烧伤面积(连真皮、肌肉、骨头都被烧焦面积)达88%。已经没有时间转院,陈汝发等医护人员毅然决定马上抢救王世芬。
  经过7天7夜的抢救,抢救进入到最紧张、最危险的处理焦痂阶段。焦痂下面一旦发生感染,病人就像裹在脓水里,随时可以死于败血症。教科书上有实例:胳膊上烫了蚕豆大的焦块,也可能感染败血症致命。为同细菌抢时间,切除焦痂和植皮手术要大面积地连续进行。每次大手术都使病人体质受到极大损害。这种生死攸关的手术,连续做了7次。
  当时王世芬的气管已被切开,以便于吸氧,也便于给氧,因而王世芬无法说话。一天,医生发现她嘴角牵动,似是想说话,立即用纱布按住气管切口。她居然在唱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医生们哽咽着说:“小王,你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喊吧!”王世芬说:“唱着,比喊着要好听点,我怕你们难受……”
  后来,医生给王世芬植皮,天天要花一两个小时换药。医生护士最发怵是换药,麻醉药已经用得太多,不能再损害她的肝、肾。为植皮者换药,需要把邮票大小的药纱布一片一片轻轻揭下来。一些粘住植皮的纱布,往往撕得鲜血渗出,王世芬实在忍不住时,嘴里发出嘶嘶声,护士们的手都抖了,马上停下来……但她喘口气,还笑着要求说:“叔叔、阿姨,继续换呀,我等着呢。”
  这种种细节,全医院的人像新闻一样激动地传播着,传到重病号耳里成为他们重树信心、配合医生治疗的力量。这正如周总理后来说的:“王世芬是活教材”。
  
  周总理对救治王世芬作出指示
  
  王世芬的事迹也感动了我们。我们随后的采访很细致,并很快写出了通讯稿的初稿。初稿写出,新华社总编室很满意,而医院革委会、红卫兵其实也好对付。通讯长达5000字,由新华社于1969年6月11日播发,《人民日报》次日登载。百忙中的周恩来总理当天就看了这篇通讯,主题是——“不久前成功地抢救了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九十八,其中三度以上烧伤面积达百分之八十八的青年女工王世芬,在医学科学方面创造了罕见的奇迹”。之所以“罕见”,是因为此前国内救活的被烧伤的上海钢铁工人邱财康,已震动了世界医学界,而王世芬烧伤面积是邱财康的3倍!
  周总理看到通讯后,立即派保健医生卞志强等人到北大第一医院了解详情。6月16日下午,听了卞志强等人的汇报后,周总理召集吴阶平、吴蔚然和卞志强等人又作了重要而又细致的指示,他开门见山就说:我读了消息,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奇迹!我对他们医务人员,只有三句话,但我特别留神看了看(当时通讯中写道:“王世芬时刻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鼓舞自己。在生命危险的时刻,她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忍受剧烈疼痛的时候,她高唱《红灯记》”)。周总理接着说:王世芬所以能够恢复,是她能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能够克服极度的痛苦,顽强地和伤痛作斗争的结果,这是内因。但是,光有这个内因还不行。要是没有医务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那么也是不行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