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3期

让儿童学会交往

作者:杨 奕




  五年级时,我进行了一次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我有知心朋友”“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找好朋友说说心里话”等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不符合”;而对“感到孤独”“没人和我一起玩”等问题却作了肯定回答。后来,我对这些同学留心观察,他们确实或多或少、程度不一的存在着“不合群”现象。这种交往障碍对个别同学的学习、生活已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张某某在开学不久的一次集体活动中,没有一个小组主动接纳他。经老师做工作,一个小组勉强接收了他。我留心他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在班里都属于问题较多的。他常与人发生冲突,作业很少完成。
  根据他的表现,我认为他属于儿童交往方式上的“攻击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聪明,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情感和意志品质发展差。由于情感水平低,导致缺乏同情心,待人冷酷无情,不尊重别人(如:经常给别人起绰号),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出口伤人,出手打人,纪律散漫,学业成绩不佳,被同学漠视。这种类型的学生久而久之便成了“孤家寡人”。
  再如,肖某某平时很少与老师、同学交谈,上下学总是独来独往,家长反映她回家就憋在屋里,不下楼。一次班里让两个人合作讲故事,她就一个人上来了,而且声音极低。她学习成绩很差,各方面没有突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属于交往方式上的“退缩性”,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孤立、被动、害羞、冷漠,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需要,从而导致自身权益常常受到损害。这类学生非常自卑,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于是自暴自弃,自我封闭。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交往障碍决不仅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缺乏交往,不善于交往,其实是现今独生子女,尤其是居住在高层住宅、使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父母离婚或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独生子女比普通孩子有着更强烈的亲和需要。对亲和需要的满足,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孩子免于由孤独寂寞产生的焦虑之苦,让其向健康的人格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迟钝,身体机能控制不良,智力、记忆力和模仿力的发展水平下降。作为班主任,我清醒地意识到,当孩子进入学校,他们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组织——班级。班级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际交往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孩子交往的搭桥者和引路人。
  
  一、开展各种类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交往热情,疏通交往渠道,授予交往技能
  
  1.“认识我自己”活动。恰当的自我认知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对多名同学观察发现,具有交往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自我观念的不协调。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靠努力参与到同伴之中的。主题班会“正确评价自己”开设了两个小专题,一是“自我欣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二是“自我诊断”,让学生分析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在会前有意识对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班会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淘气的张某某绘声绘色地讲了一段“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向的肖某某为同学吹起了长笛。这让全班同学对他们刮目相看,热情地为其长时间鼓掌。那一刻他们脸上流露出自信的微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交往模拟表演”活动。许多同学在有了与人交往的热情后,却不知如何正确交往。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同学过高地要求别人理解、宽容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尊重、理解别人。我通过“交往模拟表演”活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教给他们掌握平等、互助的人际交往原则,懂得在交往中要做到真诚、守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的感情,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对他人的优点及时表示赞赏,恰当地向他人提出合理要求。表演时,主持人描述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模拟交往情境,(都是班里同学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往难题)例如:你的一个同学经常取笑你,你很不高兴,你想制止他;你的朋友几次借了你的书,都没有按时还,这次她又向你借了书没还,你对他说什么?……请表演者分角色演示出来,以考察同学交往中的自控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礼仪与技巧。这些原来很抽象的东西形象的融于表演中,同学们非常乐于接受。表演课后,同学之间有意识地使用礼貌用语,遇到冲突能冷静对待、相互包容。班里争端少了,充满了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3.送温暖活动。提醒孩子在同学生病、家长外出期间,三五成群去家中探望(当然要视具体情况,注意安全,不便探望的,改用其它方式)。对于孤僻、没朋友的孩子,我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安排几个同学去家里为其庆祝生日,每人都带去自己一段祝辞和自制的小礼物,当事人获得意外的惊喜,感到了友谊所带来的快乐,第二天到校时表现得非常兴奋,满面笑容,调整了孤寂的心态。
  当然,活动的方式还有很多,如:“一帮一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朋友赠言活动”等等。要视不同类型的儿童,有意识地让其参与某项适宜他特点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二、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的与人交往的机会
  
  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尤其对于“攻击型”的孩子,他们精力旺盛,聪明大胆,委以适当的班级工作,有助于调整其在集体中的角色,提高自控能力。如:前面提到的张某某,轮换当上卫生委员后,提出了很多管理班级卫生的好点子,工作积极热情,为了维护自身的干部形象,他待人接物也文明多了。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
  
  教师带头主动与孤僻的孩子交朋友,并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班里有两个“不合群”的孩子,我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为他们在校艺术节比赛中报了名,结果分别获得书法比赛二、三等奖,在班级“庆功会”上,我提出要让他们请自己的好朋友来颁发奖品,和着全班同学“找朋友”的歌声,他们各自拉出了自己的好朋友,终于走出了“孤立儿”的怪圈。
  实践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人类成长的基本历程,就是由恐惧蜕变为信任的历程,一个信任自己和别人的人,毫无疑问会激发最大的潜能,可以没有束缚和干扰地发挥智慧。”让我们正确地引导儿童,使他们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感受自尊,感受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感受成功的喜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7号海淀区实验小学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