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3期

谈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尊严

作者:范源清




  编者按:范源清同志的文章就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发表,以期听听不同的声音。——编者
  据《生活时报》2002年5月16日报道,上海市陕西中学年仅14岁的初一学生某某,在多次对周老师谩骂之后,还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师从学校办公室里拖出来,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当着他父亲的面,对周老师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殴打,造成周老师“腹部软组织挫伤,肩胛骨有裂痕。”整个过程,该学生的父亲一直站在旁边,对儿子的暴行无动于衷。
  学生殴打教师,我们除了感到无比愤怒之外,更多的是难以言状的悲哀。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为何如此嚣张?为何如此有恃无恐?是谁给了他殴打教师的胆子?发生这样的事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本人认为除了与学校管理失当有关以外,还与社会、家庭、现在的教育方法有关。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是,教育的义务及责任由谁来担负呢?按照惯常的思维与逻辑,人们自然把学校与老师当作“第一责任人”,其次才轮到家庭与社会。的确,在培养人才、教育学生上,学校与老师责无旁贷。但是否就真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学校与老师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的现状呢?恐怕根子不在学校与老师,而在于家庭、社会和我们自身。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研究教育。一些人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似乎谁都可以对教师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甚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教师”。以前一个小学生说1加1等于3,会遭到教师的订正,现在教师却要言不由衷地夸他有想象力,否则就不是循循善诱;以前为了鼓励上进、鞭策落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绩张榜公布,现在这样做却被视为侵犯学生的人格,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伤害;以前学校和教师有权阻止中学生谈恋爱,现在却有教育专家提出“早恋”这个词不能用了,因为它有明显的歧视性;以前学生捣蛋,教师可以批评,可以罚站,学校可以开出各种“罚单”,现在不行了,几乎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每一种惩罚措施都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以前学生成绩差、思想品德差,教师可以称他们为“差生”,而今不行了,说什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以前教师批评学生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而今教师教育学生心惊胆战,如履薄冰,要批评学生事先要深思熟虑,谨而慎之,稍不留神就滑进了“挖苦”、“嘲讽”的误区。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尊心受挫”、“伤害了纯洁幼小的心灵”,而学生动辄轻者离家出走,数日不归,重者轻生觅死,好不吓人。随后教师要登门拜访,叩头谢罪,弄不好还要给你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结果名誉受损,职称降级,甚至丢掉饭碗……
  某教育杂志刊登文章《“新政”何以流产》,该文章说:某学校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那篇文章的作者认为:“这一‘新政’的施行是应该大大嘉许的。学生‘坐着发言’值得在全国推广”。说什么“站着发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就会失去了民主平等。说现在教育有根深蒂固的“奴化”意识。把教师的地位及作用一再藐视。其实,恰恰相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是庄严的教育者,教师又是学生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内向学生提问题,学生站起来回答,本来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重社会公德和做人的准则。我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他认为:“礼是一种可实践的东西,是人类清醒理智的产物,是社会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伦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先辈很提倡尊重社会公德和做人准则。他们崇尚礼仪、敬老尊贤、尊长爱幼、尊敬师长、待人礼貌、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行路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让路。课内遇到老师提问,应该起立大声回答。碰上亲朋好友,要行礼鞠躬。缺少礼貌,人与人之间就难以相处。没有礼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难以保持平衡。难道我们没有看到教师上课一直是站着的吗?“站着发言”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及礼貌,不是什么“奴才”。学生在学校读书是处于受教育的地位。根本不存在什么被指斥、被剥夺的地位。学生在课内“站着发言” 也谈不上什么“奴才发言岂能不站着。” 学生要学好本领、掌握知识,在课内应该积极发言、言听计从、俯仰唯唯,这也不是一种可悲而又可怕的“奴才心理”。在我们的课堂上“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是学生”,根本没有像报道中说的那样是掩藏着一颗战战兢兢的“跪着的灵魂”。所以,我们试图找回教师失去的尊严,把平等、民主的权利归还给教师。倘若这种“坐着发言”的教育推广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恐怕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平等,更谈不上有什么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了。
  我们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应该是教书育人,人们常用春蚕吐丝、蜡烛成灰来比喻老师的奉献精神,对此我们应该作必要的反思。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已经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形态在人们和学生心目中继承下来。教师形象往往是以知识的拥有者、道德规范者和社会要求的代言人等角色出现的。同时教师人格的优越性意味着教师为人师表。如果学生“坐着发言”就会导致师生人格实际上的不平等,很难使教育成为心灵对话、灵魂撞击、精神共享的活动。教师对学生通常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也不会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命令式的、惩罚式的,既不讲情又不讲理的方式出现。所以,“坐着发言”不是一种平等思想的表现,而是一种不崇尚礼仪的体现。有损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尊严和威信。
  报道里提到的那个班级的学生置老师的一再提醒而不顾,仍然“站着发言”,说明那些学生是很知礼的,他们知道教师是长辈,他们从心底里过不去,他们心里热爱着老师,知道老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老师的劳动是艰苦的。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老师晚上备课、改作业,白天站着上课,都是为了学生们茁壮成长,作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天经地义。“站着发言”是学生对老师最基本最起码的礼貌。
  当代青少年学生中,大部分能继承先辈的优良美德,能崇尚礼仪,能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他人劳动,待人彬彬有礼。可也有一些青少年学生行为放荡不羁,语言粗俗不堪,动辄与长辈、老师抬杠,开口闭口说:“差劲,烦死人”。对长辈、老师的正确教育,不但不接受,却反唇相讥,怒目而视。在长辈面前架起二郎腿,叼起香烟,在公共场所吹口哨,在影剧院乱踩座椅,用脚踢门,高声喧哗,乱讲粗话、脏话,随地吐痰,进出门不向家人打招呼,学习、择业、交友、恋爱,不征求长辈意见,乘车、船,不主动尊老爱幼。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数千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应试教育的沉重弊端压抑得人们“难于呼吸与视听”的时候,人们开始向教育发难了。于是,一夜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教育部门和老师。面对漫天遍地的批判与责难,原本就底气不足的教育部门只能胆颤心惊、虚心接受,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为摆脱泥坑、突出重围而痛定思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便宣告出台。然而,在我们的一些教育主、客体都还未完全领悟创新与素质的本质时,传统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凡是能拿来改的,我们都大刀阔斧一通“恶”改。然而,这些改革是否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真的就能改掉应试教育的弊病,催生出人们期望中的素质教育的灿烂春天吗?
  人们希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没错。但是,在学生越来越调皮、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难以管束的现状下,社会舆论和教育政策一味地倒向学生、偏袒学生,势必使得社会和家长越来越不尊重、不理解、不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在教师面前变得越来越有恃无恐,越来越嚣张,而教师可以管教学生和保护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教师的权威和尊严丧失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很多中小学教师都说,学生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现在不敢批评学生了,更不敢处罚学生了,只好像伺候老爷一样讨好、哄骗,如果学生不反过来惩罚他,或者班里没有那种因受了几句批评就去自杀的学生,就是万幸了!
  由此可见,发生学生公然谩骂教师、殴打教师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也并非个别,是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学生主观意识及现在的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结果;是藐视教师权威的社会舆论给打老师的学生撑了腰、壮了胆;是欺凌教师尊严的社会心理给这种事情的发生提供了滋长的土壤。
  “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不是过于宠惯学生了,会不会把学生宠坏了?批评、管教、惩罚是不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在一遍遍呼唤尊重学生权利、给学生尊严时,是否考虑过教师的权利谁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还要不要?这些,才是这起殴打教师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沙城职业中学325025)
  
  心理衰老自测
  
  1. 经常会发生胆怯和害怕。
  2. 别人做错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3. 他人稍有冒犯就火冒三丈。
  4. 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5. 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6. 脾气暴躁,焦虑不安。
  7. 看见生人会手足无措。
  8. 一点都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亲友也是如此。
  9. 感情容易冲动。
  10. 曾进过精神病院。
  11. 有时感到生不如死。
  12. 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13. 不听别人劝告,一味干某一些事或想某一件事。
  14. 没有熟人在身边会感到恐惧不安。
  15. 总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16. 在别人家吃饭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17. 紧张时会头脑糊涂。
  18. 总希望别人和自己闲聊。
  19. 无缘无故地想念不熟悉的人。
  20. 经常独自哭泣。
  以上现象有17—20种者为极衰老;有13-16种者为很衰老;有9—12种者为比较衰老;有5—8种者为有点衰老;有4种者以下为基本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