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新时期养成教育刍议
作者:尚红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时期、新情况下,在大教育观念指导下,如何推进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反思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新时期养成教育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德育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二、新时期应赋予养成教育新的内涵与外延
养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其教育。广义的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技能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广而细,它不但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个性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指导。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财富源于物质资源”变成“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时代巨变给教育包括德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巨大的。它要求我们的德育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让少年儿童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因此,新时代的养成教育的内容必须扩展,要把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作为当代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应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三、学校、家庭、社区应形成统一的养成教育体系
1.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施养成教育具有时代意义。
人类进入21世纪,在大教育观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推进养成教育,从现时和长远看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施养成教育能够改变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互脱节的现状。目前,由于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教师还没有真正确立“大教育”、“大德育”的观念,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是学校、家庭、社区各自围绕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实施各自的教育行动,因此就出现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薄弱无序”,学校教育“一维独撑”的现状。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进行养成教育则有利于扩大养成教育的空间,推进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施养成教育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其三,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施养成教育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21世纪需要具有开创性、较高个人修养、特别是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进行养成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身心、智力、自我意识、个人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人。
2.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应三方合作协调进行。
在大教育观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都是德育的主体,少年儿童自身也是德育的主体,所以,三方所实施的养成教育不能脱离儿童自身这个主体。学校、家庭、社区要在一切为儿童的前提下,在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式的选择上,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作用、地位与方式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学校德育在少年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观念需要重新反思和审视。实际上,在新时期,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占主导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三方如何有效沟通、协调,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和适当的方式、方法,营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构建新时期养成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养成教育的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对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有良好道德素质、有创新行为、创造能力的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