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关注生命:教育的应然选择
作者:曹海永
一、关注生命的需要
[案例]教师节那天,我兴致勃勃地打开“知心信箱”,这是我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平台。意料之中,我收到了很多孩子节日的祝福。我无比惬意地打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顿时进入我的视线:尊敬的曹老师,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我们课间静静地读书,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每天还得做功课似的完成一份“知心留言”……可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因为我天生爱唱爱跳,我需要的是自由地宣泄;我更不喜欢天天留言,因为有时我根本没啥写,硬是无中生有,这是不是太累?冒昧地问老师一句:“您知道我的需要吗?”
[反思]天哪,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无聊、苦闷、繁琐、疲惫……而我,还在为自己的教育“创新”而沾沾自喜:班级纪律“好”了,对话交流“多”了,学生们也“文”了许多……然而,此刻面对学生的叩问,我不禁一怔:是的,我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
每个人都有这样几种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勿容质疑,案例中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文明地生活、自由地袒露心声……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是智慧的教育,也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前提。
关注生命的需要,首先要多一些选择。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把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近期的努力目标,自主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自主选择实现目标的期限。
关注生命的需要,还要少一些“牺牲”。现在有些学校的德育过分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而这种自我实现是以牺牲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为代价的,并非学生主体真正的需要。
二、关注生命的个性
[案例]十月一日前夕,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开展“我为国庆献礼”的主题班会活动。我无暇辅导,只在晨会课上简单地说了几句,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搞”,我全力支持。转眼间,周四下午的班会课到了。一走进教室,我就被一股浓烈的国庆氛围感染了,墙壁、黑板、屋顶都布置一新,就连日光灯上也蒙了一层漂亮的彩纸。活动开始了:学生们有的朗诵自己写的诗歌,有的用画笔描绘家乡新貌,有的合作展览自己拍摄的照片……一堂40分钟的班会课,学生们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个性色彩。
[反思]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们用事实教育了我:什么是生命的个性?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教师任何的勃然大怒、严厉呵斥、横加干涉、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个性陷入依附、封闭和内敛。
关注生命的个性,还要促进多元沟通。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机制,引领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中发展个性,在对大自然的体验中健全个性,在对社区的服务中完善个性。
三、关注生命的发展
[案例]班级举行了一次中队委改选,一向担任中队长的小军落选了。下午,小军的妈妈——我的同事前来“说情”。说实话,小军确有当中队长的才干,但我思量再三,还是没有答应。我耐心地跟小军谈话,告诉他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竞争,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胜利者,总会有失败、有挫折,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挫折中发现希望的曙光。小军停止了哭泣,但眼里依然一片茫然。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小军尝试担任小队长,并告诉他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小军答应了。后来,他果然不负所望,逐渐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并再度当选为中队长。
[反思]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种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内容上应该是“合格+特长”的特色发展;在时间上应该是“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内容上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合格”是教育的底限,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案例中的小军,具备较强的办事能力,但并不是真正达到了“学会办事”,因为他还不具备应有的耐挫能力,这就是一种“不合格”。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种不和谐因素,及时引导,使其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的明天会怎样。在上述案例中,我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未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但从长远角度看,学生的人生经历中无疑又多了一份积淀,这种受挫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成熟,在未来发展的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稳健、更长远。担任小队长,无疑又让学生多了一种能力的锻炼,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联系地址: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