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用“代币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研究

作者:周水凤




  一、研究对象的主要问题
  
  小宁,男,13岁,六年级一名寄宿生。他经常招惹同学,抢走别人的东西,妨碍别人的正常活动。他行为霸道,说话粗野,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同学们都害怕他,不愿与他接触,老师也时常批评他。
  
  二、辅导策略
  
  小宁的问题属于行为习惯问题,故应采用行为训练方法加以矫正。同时,应注意改变他的认知水平,调动其情感因素,以巩固辅导效果。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辅导过程
  
  (一) 制订矫正目标
  1.不再招惹同学,与同学融洽相处。
  2.改正说脏话的习惯。
  (二) 矫正准备
  1.代币——可用硬纸片制作,中间盖上小红花,再盖上班主任的印章。
  2.强化物——选择小宁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需的代币数是根据小宁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如下表。
  
  3.交换系统──制订逐步达成矫正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发给代币,如下表。
  (三)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周)
  1.交代实验目的,教师、家长双方与小宁签订协议,此协议是代币制实施的保障。
  2.取得同学(如班长)、科任老师、生活指导老师的支持,请他们帮助记录小宁的表现。
  3.进行认知辅导,使小宁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产生改正的动机。
  4.矫正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
  5.在矫正期间,小宁每天得到多少代币,用去多少代币,小宁和老师都要记录。
  第二阶段(第二、三周)
  提高要求,每天招惹同学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说脏话次数控制在1次以内。
  第三阶段(第四、五周)
  再次提高要求,全天不招惹同学,不讲脏话。
  第四阶段(第六、七周)
  巩固前三个阶段的成果,鼓励小宁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四、辅导效果
  
  矫正前,小宁每天招惹同学在5次以上,甚至出现严重的打架现象。
  矫正后,小宁基本没有打架行为,不再故意捉弄同学,还主动分点心、扫地,帮同学扫呕吐物,送生病同学去医务室等,表现特别出色。
  老师们看在眼里,都说小宁确实变了;同学们也不再害怕他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敬佩。在作文中,有的同学写道:“小宁变了。他不再让人讨厌,他学会了谦让。有一次小宁发苹果,分到小刚那里,一不小心,苹果落地了。小刚不要,小宁说:‘没关系,这个苹果给我好了’。小宁多么令人尊敬啊!”还有个同学写道:“……小宁在跑800米时,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拼博,为班级争光,多么让人敬佩啊!”
  
  家长告诉我,在双休日里,小宁不再到处撒野、惹祸,而是安安分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看书。暑假里,附近许多孩子的家长到小宁家打听小宁怎么变得这么好,他在哪个学校读书,也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小宁所在的学校。
  现在小宁已达到了自己的近期目标——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升旗手。他正在向下个目标——“三好学生”作最后的冲刺。
  
  五、几点思考
  
  (一)代币疗法要与其他教育手段结合
  在工作中,我注意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小宁的自信与自尊。如,当他在运动会上表现出顽强拼搏精神时,我就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当他帮同学扫呕吐物,主动辅导同桌学习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二)行为训练要与改变认知水平结合
  不良行为习惯的背后往往有着错误的认知背景,仅注重行为矫正,不注意改变认知水平,治标不治本,会导致前功尽弃。
  
  (三)在实施时要多方配合
  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与家长和学校其他老师紧密结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联系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