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继承优良传统 加强学校德育

作者:翁祖亮




  儒家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线,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核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率先提出"德治"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孟子继而提出了"明人伦"教育,阐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儒家学派主张把伦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就教育与个人发展而言,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的进步性。因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个体道德品格发展,教育首先是教人做"善"人,而后才是教人学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教育对于形成、发展和传播我国古代的文化与道德,使我国成为礼仪之邦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批判性地继承与弘扬儒家道德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关心社会、热爱祖国,他就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儒家道德教育史上,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在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孔子主张以国家的命运为自己所忧所虑,追求"杀身成仁",把"仁"上升到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为了追求美好的社会理想,甚至愿意以生命来换取。后来儒家学者进一步把孔子的入世精神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庭与集体、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儒家认为,"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民族、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每一个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都应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强调责任感。这种精神形成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意识,激励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实践。然而,目前的社会却缺乏这种精神,报纸曾经披露,一个歹徒在车上作案,车上几十个乘客没有人敢站出来制止,这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表现。学校里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勤奋,老师交给的工作不认真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因此,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现在的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为了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二、加强善良教育
  
  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孔子的全部教育思想就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并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他认为对人应该采取平等的态度,给人以高度的尊重,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孔子从"泛爱众"的仁爱思想出发,主张从爱父母推及到爱别人,直至爱万事万物。他不仅关注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同时将目光投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儒家道德的关心从人的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体现了孔子的"天下归仁"思想。
   近几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一些学校对"善良教育"有所放松,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诲淫诲盗,教唆凶杀、抢劫、拐骗、吸毒、卖淫等等,使得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以致发生了大学高材生用硫酸伤害动物园的狗熊和中国留美学生枪杀四位同学和教授后自杀等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给学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提高民族素质,而儒家的"善良教育"思想值得很好地借鉴。
  
   三、加强诚信建设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一个人有了美好的诚信品质,别人才会放心地与之交往。
  诚信是儒家所倡导的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忠信,行笃敬,虽蛮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他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只言不行的人,只承诺义务而不实行的人,是不道德、不高尚的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守诚信的现象,如有的单位为了政绩,虚报假数据,层层隐瞒;有的企业为了盈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群众;有些学校存在着学生考试时舞弊,写论文时剽窃他人成果的恶劣现象。这种种现象反映出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今天,我国的大门已经向世界敞开,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已融入世界潮流。在现代生活中,诚信守约是人们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共同的道德要求。现在学生的信用意识,将决定我们明天的社会信用。因此,我们学校要重视诚信建设,要教育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学习,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失约可耻的观念,让诚实守信在学校蔚然成风。
  
   四、加强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视在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失败,用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去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求得成功。
  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注意意志力的磨练在完善人格中的意义。孔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实现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宏大的胸襟是不行的。孟轲将这一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提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格理想,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的过程。儒家逆境磨练的思想,揭示了人才成长的重要规律,曾激励千千万万的人们自强不息、永远奋进。后人将此概括为"挫折和逆境是砥砺人成器的母亲"和"自古雄才多磨难。"
  当今的大多数学生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适应社会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落榜、病痛缠身、钱物丢失、父母离异等挫折,他们就可能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挫折对于他们,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成长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包括为他们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创设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品质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将来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
  (联系地址:福建省平潭县城关中学 3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