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让学生拥有自信

作者:管永志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而且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给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这是一位多么善于教育孩子的院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院长做到了!他以一种点石成金的高超教育艺术,给孩子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自我悦纳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给孩子的是终生受用的勇气、力量和信心。
  看了这个故事,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消损以至于扼杀孩子的自信。一些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有很强的求知欲,不管人们问什么问题,尽管有时他们并不会,但他们总会挺着小胸脯满怀信心地说:"我会!"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兴趣与热情荡然无存,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学的心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或许难逃其咎。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毫无偏见地评价每个孩子了吗?我们真正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并承认他的价值了吗?我们真正做到在每一个孩子需要尊重、肯定、鼓励、表扬的时候及时给他们这些精神佐餐了吗?我们是否曾经因为学生平庸而灰心过?是否曾经因为学生顽劣而失望过?是否因为孩子不够可爱而稍有嫌弃?是否因为孩子表现笨拙而屡加责怪?更何况有时还有如下看似善意的伤害!
  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一年级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孩子幸运地站起来回答,可惜他答错了。老师说:"谁来帮助他?"于是孩子们又高高地举起了小手。答错的孩子满脸的失望与茫然。事实上,他对"帮助"他的同学并不领情,并无感激,此时他体验最多的是羞愧。再这么"帮助"几次,这个孩子恐怕再也没有信心举手了。
  某位老师为一个后进生写下了这样一条评语:"今后只要做到笨鸟先飞,慢船先开,你一定会取得进步!"这里,或许不难看出一个教师对后进生殷切的期望,但这位后进生也终究明白了自己不过是只"笨鸟",是条"慢船"。这是多么残忍的消极暗示!摆脱不了的自卑心理将进一步吞噬他的学习热情。
  同事的一个上三年级的孩子,数学得了满分,我们向他表示祝贺,谁知他一脸严肃地说:"别取笑我了!"他见我们很不理解,便说:"拿到卷子时我也很高兴,可是老师说:'看你得意的样子!我们班有22个人考了100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们这22个人不过就是并列第二十二罢了!'"
  且不去琢磨这"某种意义"到底是何种意义吧。这件事倒使我们想起一本杂志上介绍的另外一种告知学生分数的情景。说是在美国的一些课堂上,老师并不公布学生的分数,而是将一张密封的信递到学生手中。在信里,他悄悄地对每个学生重复着同一句话:"你是我们这个班上最棒的!"学生读后,一脸灿烂。
  两下相较,孰高孰低,不言自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能让这种愿望消失。""成功是成功之母",我们不应错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各种机会。
  "你是我们这个班上最棒的!"多好的一句悄悄话!这话或许我们有时也会说,但往往是送给那些优等生的,而对于那些自信"贫困生",我们吝啬了尊重、表扬与鼓励,有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此雪上加霜,却美其名曰"严格要求"。
  说到此,笔者又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位漂亮的长发公主,自幼被巫婆关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赞叹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其实,我们有不少学生正是这样的"公主",而我们的不少老师在无意间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情绪体验中,学生的自信也在一点点地消失,最终形成了一个"你行,他行,惟有我不行"的错误认识,觉得"自己很丑"。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那么"丑",甚至根本不"丑"。尽管我们常常遮遮掩掩的,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美"和"丑"的主要标准仍旧是分数。如果成功只在这个方面绽放笑脸,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一定要看到甚至刻意去寻找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和赏识,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我们不是为后进生的转化而不遗余力吗?那我们首先应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如果不能让后进生从"你行、他行、我不行"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不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能让他们发出一声源于内心的自信的呼喊,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把自信还给他们,这是转化后进生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应一以贯之,应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尽可能多的信任,尽可能多的赏识和尽可能大的尊重与期望。
  自信,迈进成功之门的通行证;自信,跋涉人生旅途的心灵之拐。让我们给每位孩子一份自信!
  (联系地址:江苏省如皋市柴湾小学教科室 22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