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在鼓劲与约束之间寻求平衡

作者:张秋爽




  人与人之间相处需要法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心与心之间的相遇,或相吸或相斥,或激励或疏离,笔者认为应该是取法天然,法无定法吧。具体到一件小事:考试时学生在考卷上给老师画画,美国教师给学生加20分,中国教师给学生减20分。在这一"加"一"减"中,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笔者认为,全部的否定和全部的肯定都不免有些偏颇,应该在鼓励与约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又要让孩子自信。
  学生不是奴隶,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炬。
  不少中国的老师无意之中充当了"警察"的角色,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常常用传统的观念去评价。他对学生的优点特别麻木,很难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他对学生的小毛病则格外敏感,往往带着有色眼镜,从鸡蛋中挑骨头,用放大镜看问题,最终,把学生心中求知的火星吹灭了。
  学生若生活在一味的批评和惩罚中,他将学会挑剔一切,冷漠一切,学会从阴暗面看人生。老师在给学生"减"分时,减掉了自己的威信,减掉了学生的自信,减掉了家长的相信。在"减"中充满了压抑,充满了挑剔。不让骄傲在孩子身上滋长,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殊不知,您的语言、您的做法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边界,他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中,往往是以好意为出发点,却以恶果告终,甚至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那样,"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谈起?
  学校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鼓励便是良药。
  美国的老师给孩子"自由",竭力肯定孩子所做的一切。在这一"加"中,老师保护和激励了学生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在这鼓励中,老师使用了善良的谎言,让学生在自我陶醉中获取精神力量;在这鼓励中,有宽容、有理解、有民主。这鼓励将会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资源",更好地发展自己。
  然而,是否只要约束就不好,而一味地鼓励就好吗?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这种赏识是一个人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源泉,但仅仅有鼓励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向歧途,所以还需有约束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提醒:不断反思,丰富和完善自己。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约束,更需要鼓励。一个成熟的教师应善于调节,使二者趋于平衡,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航船"朝着理想的彼岸稳步地前进。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