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张 朝 于宗富




  近来,国内外新闻媒体有关因网络成瘾引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报道不断增多。怎样才能减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怎样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青少年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有益媒介?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网络成瘾的含义
  
  1995年,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随后,国外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
  研究认为,网络成瘾常表现为:上网者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上网给自己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另有研究表明:网络依赖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均较低;网络依赖多发生在初次上网的1年以内;聊天室和MUD(多用户网络游戏)是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网络依赖者的性格特征多为敏感、警觉、掩饰、孤僻、善于抽象思维,并自诉抑郁、孤独和厌倦生活,自我评价低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1.网络空间特点的影响
  网络空间使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虚拟情境的特征。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个人的身份是虚拟的、想象的、多样的和随意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削弱或失效了,上网者可以创造虚拟的人物角色,获得某种权利和认同感,使某些被压抑的个性得到释放。
  另外,网络成瘾多见于青少年,是由于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家长、教师通常过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与他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两代人之间的隔膜普遍存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常常感到压抑,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方便的宣泄渠道。由于网络没有时空、地域、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约束,青少年很容易沉迷进去而不能自拔。
  2.人格素质的影响
  个体的消极个性特点和某些生理特征可能引发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社交障碍。在网络交流中人们不受实际生活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修正自己的品质和人格特点,这就促使一些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满足。
  此外,研究者还认为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也就是说,病态心理作为一种个性倾向,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与网络成瘾相关的潜在的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社交性焦虑和物质依赖等。
  3.上网动机的影响
  病态的使用网络者不是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性满足,利用网络创造新的人格面具。
  由于社会的飞速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以及对残酷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社会责任的恐惧与逃避,使许多缺乏社会竞争力的青少年选择上网来求得暂时的安宁和超脱。无处不在并且愈演愈烈的竞争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与陌生人交往,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在网上交流时,不存在面对面交流时可能有的尴尬,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给人一种“传统方式”难以提供的亲密感,因此其精神交流的深度往往超过了“面谈”方式,它可以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很快成为知心朋友。有时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木讷的人,在网上也可能是“性格外向”、高谈阔论的人。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对策
  
  网上世界浩瀚无际,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往往将网络当作游戏人生、虚度年华的工具,聊天、谈恋爱、欣赏淫秽图片等,这些毒害并不亚于海洛因。针对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1.必须使青少年学会网上自我保护
  必须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认识到“迷恋”网络的危害性。上网时必须明白:网络信息有的是有价值的,但有的是有毒信息。当你被那些虚假信息误导,后果严重时,是不会有人对你负责的。当发现自己被互联网“俘获”时,应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办法尽快摆脱。因此,上网要有安全意识,心理要设防,要学会自我保护。
  2.学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新内容。据我们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37.4%的人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31.4%的人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由于缺少他人在场,快乐原则支配个人欲望,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在对待“黑客”问题上,7.6%的人认为黑客是“侠客”,22%的人认为黑客是“能人”,39.7%的人对其认识模糊。有34.6%的青少年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目前,网上色情、赌博、迷信站点不计其数,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呵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侵害,应当是全社会人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网络世界需要全球性的道德约束和法律制约。
  3.青少年上网要有节制
  尽管网络已逐步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然而,我们的调查表明:68%被调查的中学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和电脑管理员认为,网络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根本没有起作用。他们认为网上信息过于杂乱无章,而且与学校课程毫不相干,无助于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反,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破坏了学习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当然,网络信息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现代观念。但对尚缺乏自控能力、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应该控制其上网时间。
  4.学校应给青少年上网提供有益的网站
  调查表明,青少年网迷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这就对学校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教师除要教学生一些计算机操作、上网等技能外,还应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搞一些小竞赛、小设计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电脑,把他们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查资料、找信息上去。同时,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家人进行交流,多结交生活中的朋友,减少对网络群体的依赖。
  总之,人类正在走向网络世界,如何使网上信息组织化、有序化,减少信息堆积和信息垃圾;如何防止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以致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科研课题,也是学校教育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理工大学教育学院 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