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德育

作者:李琳桂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新科技的核心和代表,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柄双刃剑。它对中学德育既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了德育空间。
  德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环境是其茁壮成长的重要条件。虽然我们过去也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德育功能和作用,强调三方的密切协调和配合,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中学生德育的社会生活空间毕竟很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卫星通讯、家庭计算机、多媒体终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全球通讯瞬间完成,信息传输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大大小小的互联网络把地球变成了"网络村",学生在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终端上,随时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可以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从这一方面讲,信息网络空间有多大,德育的空间就有多大。如今,学生上网的比例越来越大,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上网的比例为81.3%,比成人高出了20个百分点。在许多大城市,学生上网的比例也高达80%。青少年是"网络一族"的主体,已是不争的事实。
  2.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德育教材及资料的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教材和读物开始出现,电子图书馆开始建立。数字化的电子德育教材及资料也应运而生。这些电子教材及资料经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处理后,更具有容量大、功能多、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保存、便携带等优点,且检索、查阅十分方便。有些资料呈现在电子读物中或互联网络上能给人亲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学生足不出户就可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学生可以在电子读物或互联网络上查阅世界各地的有关资料,了解国际形势发展的动态,从而达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的目的。
  3.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德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向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请教或同他们讨论有关人生、价值、政治、经济、时事等重大问题,甚至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在"虚拟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体验其情其境,学习处事做人的经验,探讨一些自己所关心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使建立现代化的德育信息数据库成为可能。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学校计划内的德育内容,而且可以利用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校园网络等,自由选学有关内容,自觉接受教育。同时,学校间的德育信息数据库联网,可以使学生跨校学习,使学校间德育信息资源互补和共享,从而节约了德育投资,充分利用了德育信息资源。
  4.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德育主体的个性化。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大都出生和成长于80年代,改革开放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他们的日常行为以及涉猎信息的情况完全展示了这一鲜明特点。比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络上广泛收集自己所需信息,或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选择信息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个性色彩十分鲜明。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靠传统的大报告、群众性的大活动等"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德育如何遵循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地做工作既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德育的负面影响
  
  1.垄断信息──谬种流传。
  在信息就是资源的今天,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掠夺性地垄断信息资源。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垄断,使其可以肆无忌惮地向他国的中学生传播错误思潮,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和文化道德,以削弱他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和基础。这种传播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极易受骗上当。
  2.不良信息──严重污染。
  当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立法,以及网络的开放性等方面的原因,信息高速公路上奔涌着一股股黄色浪潮,致使学生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有关资料表明,在北京接受调查的3000名青少年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在许多网吧的"聊天室",污言秽语不绝于耳,色情暴力污染严重。有些不法之徒或别有用心之人,甚至专门以青少年为性骚扰对象,严重地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种种迹象表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无疑是许多中学生早恋、过早发生性关系和产生暴力行为的导火线。
  3.繁杂信息──沉溺成瘾。
  随着信息传输的数量、质量、速度日益增大,各种信息充斥网络和校园。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中学生往往不辨毒草香花,沉溺其中,上网成瘾,难以自拔。有的学生一泡就是一天,吃饭、学习、睡觉全都置之度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据调查,上网青少年中大约有七成沉迷于网上聊天。他们不知不觉成为了"网虫",不经意中脱离了现实生活。长沙、上海、南昌等城市甚至接连发生了中学生连续上网猝死网吧、离家出走等悲剧。
  4.依赖网络──躲避现实。
  具有关专家分析,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里压力比较重。因此,一些中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中学生,很容易把网络当成躲避负担与压力的"防空洞"。据2001年一项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学生占80%以上。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小时,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占48.84%。
  
  三、中学德育如何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利弊。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输信息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的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来传输德育信息,达到德育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减少和消除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网络教育,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防止它的负面影响。
  2.积极发展德育信息技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积极发展信息技术,除了它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外,更因为它还是进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角逐的重要武器,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德育信息技术,发展校园网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去占领德育阵地,才能掌握德育的主动权,才能有效地对中学生实施德育。
  3.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监管。
  对网络信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要通过政策、法规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技术应用实行有效监管。对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的网吧要严格按照文化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进行管理。对校园网要安装网上信息安全灶,净化网络信息。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传授电脑和网络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网络道德的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观。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条件,以便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有效监管,使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4.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中学德育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学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现代科技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宝贵经验,继承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提高他们的德育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水平和德育信息的加工制作技能。要加强学校计算机过级、多媒体制作等继续教育的力度。中学德育工作者应了解"网毒"类型,掌握上网技巧,熟悉各类网站的信息状况,知道学生上网的兴趣与目的,指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
   (联系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十一中学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