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基因补偿理论带来的奇迹

作者:秦志强 陈明华




  法因教授在威斯康星的一所大学里任教。一天,一名要求改换专业的学生被他叫进了办公室。原来,这名同学正在主修心理学,要顺利拿到学位就必须学习统计学这门课。可是在听说了各种有关统计学的可怕传闻之后,他的精神被推到了一个绝望的位置。因为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害怕数学,几何曾经三次不及格。而更叫他沮丧的是,他的家族数学普遍不好。家里人在平时的闲聊中一致认为,在数学方面,大家都天资不足,而他则被视做一大串数学天分被破坏了的家族成员的一个。他内心也早已接受了这样一个无可争议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法因教授并没有规劝他放弃改换专业的想法,而是微笑着告诉他:“你将在统计学上学得非常出色,因为任何一种遗传基因都有得到补偿的时候。统计学,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一般的数学,因而需要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就像你的这种思维模式。你对几何缺乏天分,但你很可能在统计学上拿到A。几何学得好的孩子一般都不学统计,几何很糟的孩子却能很轻松地理解统计学的各种难题。如果你几何有一次不及格,我猜想你应能在统计学上得一个A或B,现在你有三次不及格,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你从没有放弃过,现在是该你得到补偿的时候了。”
  一阵狂喜包围了这名同学。法因教授撕碎了他的申请,并怀着极大的热情握了握他的手,又拍了拍他的背。此后,带着对自己全新的“第二种思维”的认识,这名同学在其他学科得到了大学生涯中的最高分,他从未想到自己会做得这样好。从此,他期待着早点儿开设统计学。学这门课时,他常常抢占前排的座位,学得很认真,也很少出去玩。结果,他那年获得了全校惟一的全A。
  一名“精神被推到了一个绝望的位置”的学生,在百般无奈之中,想出了“改换专业” 的下下之策。按说,这样的学生似乎是“无可救药”的了。其一,他在遗传上存在着先天性缺陷。“他的家族数学普遍不好”,对数学表现出“天资不足”,他又是被公认为“数学天分被破坏了的家族成员中的一个”。面对智力遗传上这种无可奈何的事实,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沮丧。其二,过去的学习经历证明了他不具备学习数学的能力。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几何曾经三次不及格”,这一盏盏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已不止一次地昭示了他的无能。其三,他在精神上早已自动缴械了。对于糟糕的数学天分,“他内心早已接受了这样一个无可争议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他心底早已笼罩着一团挥之不去的浓重的阴影,他因此非常地“害怕数学”。为了避免再与数学打交道,他只好另找出路,改换专业。
  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毫无指望的学生,法因教授没有放弃。他凭借一套“基因补偿理论”,给一个精神濒于崩溃者指点了迷津,挽救了他学习的生命。我们姑且不论“基因补偿理论”在生物学上是否站得住脚,但“基因补偿理论”在教育学上却有它永恒的意义。其一,它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巨大的潜能是可以被开发的;其二,它证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激励,在于点燃,在于唤醒;其三,它证明爱护、信任和期待足以唤起人沉睡的自信,当人的自信心被唤醒之后,它所爆发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当法因教授“微笑着”向他的学生解释了“基因补偿理论”,“怀着极大的热情握了握他的手,又拍了拍他的背”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他的学生从这一时刻起坚信自己已拥有了“第二种思维”,并对开设统计学已经由畏惧而变为了“期待”。随后,他上这门课主动地“抢占前排的座位”,变成了全身心投入,“很少出去玩”,并最终在“那年获得了全校惟一的全A”。
  事实表明:在很多时候 ,人并不是因为缺少了某些能力才自暴自弃的,而是因为自暴自弃了,才缺少了某些能力。对一个人来说,鼓舞其精神,激励其意志,确立其信念,使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一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
  美国纽约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劝告世人:“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就会迅速升值。”法因教授正是以自己关爱、信任、期待甚至可能是“一个善意的欺骗”,演绎了一段教育佳话,让身处精神困厄中的学子,走出了自卑的沼泽地,让他“发现”并认可了自身的能量和价值。
  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一书中有这样的话:“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堕落、永不败坏、永不腐蚀的东西,这便是潜伏着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即便在最卑微的生命中,也能像酵素一样,对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工作的力量。”只要你能发现这种力量并加以利用,它“便可以帮助你成就你所向往的一切东西”。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信心不足、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屡遭失败者的命运,那么,你首先就该懂得如何去用爱护、信任、期待搭起一个支架,让他疲软倦怠的精神舒展开来,进而自主地释放生命的潜能,延展人生的价值。
  (联系地址: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