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农村高中贫困生偏常心理调查报告

作者:江腊喜 姚远学




  为了充分了解农村高中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了解存在于贫困生中的偏常心理,我们组织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的骨干教师,对该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位于武汉市郊区新洲区的东部。其学生中,95%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该校一年级15个班的500名贫困学生(家庭月收入总额不足1000元)作为调查对象。
  (说明:该区东部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受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第四中学以东部地区为生源,所以在校贫困生比例相对较高。)
  2.研究方法
  我们利用MHT测试团体分析的方法,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普遍调查。问卷涉及到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八个方面,共计100个问题。为避免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实施问卷时,让全年级所有学生都参加,然后选取其中已确定为跟踪调查对象的500名贫困生进行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该校高中贫困学生偏常心理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身体症状(9.70%)、过敏倾向(7.86%)、冲动倾向(6.76%)、恐怖倾向(5.90%)、学习焦虑倾向(3.90%)、对人焦虑倾向(3.45%)、孤独倾向(3.05%)、自责倾向(2.10%)。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农村高中贫困生偏常心理的平均值中,身体症状之所以列在第一位,主要是贫困生较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不少贫困生由于家境贫寒,不仅拖欠应缴纳的学杂费,而且有时连生活费也没有着落。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十几名贫困生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元,其中一名贫困生甚至连续两个星期完全靠啃方便面度日。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身体症状,产生了一些偏常心理。
  另外,贫困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他们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时,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较为敏感。他们忌讳别人议论他们不入时的衣着,反感别人嘲笑他们的“小气”。当学校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时,他们不愿报名申请,甚至连老师发放的减免费也不愿领取。有些贫困生不愿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七班有一位学生吴某,小时丧父,一家三口人,母亲、哥哥和他。他的哥哥正上大学,弟兄二人的学习费用全靠母亲打短工提供。上初中时,吴某由于成绩突出,被减免了大部分费用,经济上没有多大压力。考入高中后,班上强手林立。吴某感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无优势可言,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如别人,因而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学习也不积极主动了,成绩一再滑坡,落到了班级的后面。
  一般说来,这些贫困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不愿惹是生非。但是,当他们多次受人欺负或嘲笑后,也容易走极端,出现冲动倾向和随之而来的暴怒倾向。因而这两种倾向在贫困生的偏常心理中,位居第三和第四位。
  其实,大多数农村高中贫困生是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高中的。他们的学习目标明确,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境遇,所以,他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学业成绩的好坏。因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学习焦虑倾向,排在其偏常心理的第五位。
  贫困学生由于经济状况所限,与外界联系较少,与同学的交往也不多,惹事生非更少,因此对人焦虑倾向的偏常心理不突出(只占第六位)。同时,贫困学生大多把搞好学习成绩摆在首位,因而他们的孤独倾向也不明显(只占第七位)。另外,多数贫困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很少有混日子的学生,违犯纪律者更少,因此,他们大多没有什么负疚感,自责倾向的平均值也最低。
  
  三、调查的初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本校部分高中贫困学生在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常心理。这些偏常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到贫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那么,该如何关注贫困生呢?我们认为,首先,应从制度上关爱贫困生。如在开学报名时即减免其学费,而不宜大张旗鼓地开展“为贫困生献爱心”活动,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次,对贫困生的偏常心理应加强疏导。有关老师要注意对贫困生开展扎实、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第三,要努力在学生中间营造出一种“贫困不是谁的过错”的宽松氛围,以使贫困生能放下包袱,努力学习。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 4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