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牧师管花的启示

作者:陈安云




  看外国资料时,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地处几所小学附近的花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可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这花园总有牧师看管,但是,学生们上学放学时总是留连于花丛中,并顺手摘上几朵带走。后来换了一位牧师来管理这个花园,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私摘或毁坏鲜花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位新来的牧师有什么秘诀呢?
  一天早晨,一群学生来到花园。一个小男孩走到牧师跟前,问道:“爷爷,我能采一朵花吗?”
  “你想要哪一朵?”牧师和蔼地问。小男孩很仔细地看了一会儿,选了一朵开得很低的红色郁金香:“这朵行吗?”
  “这花归你了。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想啊,如果你先把它留在泥土里,那就可以玩好长时间,它都开不败呢;如果你把他摘下带走,那就只能玩一会儿,它就枯萎了。你愿意采用哪种方法呢?”
  小男孩想了好一会儿说:“那我还是把他先放在这里吧,等放学后我再来看它。”
  “那好!”牧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告诉了自己的名字后就高兴地离开了。
  那天有20多个学生都向牧师要花,牧师有求必应,但接着学生们又都同意把花留在花园里。等他们放学回来,看到在他们选定的花茎上面多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他们自己的名字。这使他们激动不已。于是,要花的学生愈来愈多,而定期给花浇水、上肥、除虫的学生也愈来愈多。
  那一年春天,牧师把花园里的花都给孩子们了,却没弄丢一支。相反,这一年的花,开得比任何一年都多。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牧师俨然是一位高超的教育家。面对学生的摘花行为,他没有板着面孔训斥。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花是对美的欣赏。他懂得,一个人只有懂得欣赏美,才能创造美,才会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他不能使学生爱美的心灵受到伤害。他理解学生们的初衷,他尊重学生们的愿望。他因势利导,让学生们知道,摘在手里的花没有生命力,而且只能自己把玩;只有让花长在枝头上,花才有无限的生机;花茎上有了自己的名字,自己便有了责任,就要爱护它,让它开得更加鲜艳,让更多的人来欣赏。牧师的做法,使学生爱花的行为在极其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得到矫正和强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了解孩子的心理,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愿望是教育的前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我们的教育,相信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挖掘孩子的潜能,教育的创造性本能就会大放异彩。
  (联系地址:江苏省盐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