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中学生顶撞行为的产生及对策

作者:张国平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学生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独立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较前大有提高。但与此同时,学生顶撞老师的行为也显著增多,引起了人们的许多思索。笔者对这一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一、学生顶撞行为的表现和分类
  
  (一)顶撞行为的表现
  顶撞是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一种强烈的言语反驳行为。在本文中,我们所研究的顶撞行为特指发生在中学校园里面,学生因对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的不服而表示拒绝的语言和行为。这种顶撞行为在中学低年级里发生得较普遍,男生要多于女生,普通中学比重点中学更为常见。
  (二)顶撞行为的分类
  根据诱发顶撞行为的具体情况,可以将中学生顶撞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因拒绝接受老师的批评而引起;第二类,因拒绝接受老师的安排或支配而引起;第三类,因拒绝接受老师的劝告或建议而引起。三类顶撞行为发生的频率依次降低,但一旦发生,则表明师生对立程度和学生顶撞行为的性质渐次严重。试列表比较。
  
          诱发情形        发生频率  对立程度
  第一类    受到老师的批评       较高    较重
  第二类    接到老师的安排或被支配    低    严重
  第三类    听到老师的劝告或建议    很低  非常严重
  
  二、顶撞行为的原因剖析
  
  (一)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产生顶撞行为的主要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教育者意向和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几乎所有曾有过顶撞行为的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由主观因素决定,又因外部客观原因的刺激而诱发。内在的主观因素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引起的。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身体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他们对外部世界开始有了独立的判断。但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某些是非标准亦不甚明确,思考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同时,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容易感情用事。当自己所想与老师所想不一致时,冲突在所难免。第二方面原因是好奇心驱使。成长中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未知世界、未经历事件好奇心特别强,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获得新的感觉和体验。因此常常对老师设置的所谓“禁条”不屑一顾,遇到阻力,动辄不分是非对错,予以反抗。第三方面的原因是错误模仿心理。当前多元社会文化中存在一种反叛文化,以藐视传统和权威为荣。如香港影视的《古惑仔》系列,各种卡通书中的反叛故事和卡通人物的语言习惯等。由于其形式新颖,往往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由于鉴别能力的低下,他们往往不分好坏善恶,竞相模仿。
  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观因素使顶撞行为具备了一个客观可能性,当学生遇到一些异常的外部情况时,就会激化为顶撞行为,这些情况就是引发顶撞行为的客观原因。这种客观原因大致也有三方面:教育者教育方法不当是第一个客观原因。如果教育者面对求新求异的中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独断专行,不讲科学和民主,极易招致学生反感和不满。如果学生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老师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从而形成思维惯性,当遇到老师的批评或管教不合己意时,两者发生冲突就很难避免。老师言行不一也是引发学生顶撞行为的一个外部原因。如果老师平常口口声声宣称自己对学生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而遇到具体问题,处理时忘记了平等原则,或同样是犯错误,对好同学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有时甚至网开一面,而对所谓差生却严厉批评,这时学生言语冲撞也在所难免。班级和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现象是引起顶撞行为的第三个外部原因。如果一个班级的班风不好,有几个学生老爱顶撞老师,或者所在学校的校风不行,学生们对班级里的违纪现象不以为然,受到老师批评时缺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都极容易激发学生错误模仿的心理,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他就会效仿着顶撞老师。
  (二)攻击性心理倾向是少数中学生出现顶撞行为的原因
  如果说第一类顶撞行为主要与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关的话,那么,第二、三类型的顶撞行为则与少数学生存在着品行上的缺陷——具有攻击性心理倾向有关。攻击性心理倾向习惯也叫侵犯行为习惯,指一种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物品、权益或感情的行为习惯。攻击性心理倾向多发生在男性青少年身上,在幼儿时发生频率较高,小学阶段有所减少,到青春期以后又开始增多,形成第二个高峰期。具有这种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如果在青春期内其行为习惯不能得到节制和矫正,任其自由发展,甚至恶性膨胀,长大成人以后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困难,甚至发展成为打斗、凶杀等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攻击性心理倾向形成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者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与生俱来;社会学家多拉德则认为,攻击性心理倾向是遭受挫折引起的,当人类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时,就会产生攻击性心理倾向;班杜拉等社会学习论者则认为,攻击性心理倾向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结果。除以上观点之外,通常人们还认为中学生攻击性心理倾向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近年来犯罪学家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某些男性罪犯身上表现出来的侵犯、冲动和暴力倾向,与他们染色体里的某些基因缺损有关。国外有的学者在1986年对296对同卵双生子和277对异卵双生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攻击性心理倾向的相关性要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这说明人的攻击性倾向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家庭因素。如果家庭中小孩子的任性行为被放纵,养成说一不二、惟我独尊的个性,到学校后,他们极易形成攻击性心理倾向。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遇到孩子和别的小伙伴发生冲突时,不是教导孩子宽容、妥协和求同存异,而是鼓励孩子不要让步,告诉他不可吃亏,一定要赢,甚至在孩子遭到侵犯时鼓励或暗示他报复,这就容易使小孩崇尚攻击。家庭关系不好,父母经常吵架,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常常倾向于用顶撞的方式对付老师。离异家庭,父母感情不好,孩子缺少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心灵遭受创伤,也易导致攻击性心理倾向的发生。
  社会因素。近年来,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鼓吹暴力凶杀,社会上打架斗殴现象经常发生。小孩如果受不好的传媒影响,或者过早地接触社会上的这些阴暗面,盲目模仿,结果必然导致攻击性心理倾向发生。
  (三)逆反心理和攻击性心理倾向引发的顶撞行为的异同分析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因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后者则是因中学生的品行问题引起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是学生出于抵制而产生心理防御行为,是被动的,后者是学生一种主动的进攻性行为,往往带有无理取闹或主动挑衅的意味。
  两者的联系在于: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疏理和正确引导,在某些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就有可能向极端发展;一旦遇到某些阻力,使其受到束缚,就可能导致攻击性心理倾向的发生。
  
  三、中学生顶撞行为的预防与处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预防中学生顶撞行为的有效途径
  接受规律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老师爱心的理解,可以有效地避免师生冲突。一般来说,“学生不会对那些尊重、关心他们的人做出粗鲁的举动”。老师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学生接受心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工作方法,把平时工作做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与学生相互理解、尊重,教师不要以先知先觉者的面目出现,也不要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不犯错误;要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奖罚采用同一标准,一碗水端平;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体谅学生,学生难以做到的,不要过于苛求;要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要一味批评责备,而要着眼于帮助,促其改正。此外,平时注意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有意识地多进行表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爱心。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相信、理解教师的关怀和爱心之后,老师就能避免学生对自己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一些个性强、已经具有逆反心理或攻击性心理倾向的特殊学生,老师平时应注意多和他们谈心,加强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适当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特点,以便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适时地掌握他们的动态,从而有效地避免师生冲突和学生顶撞现象的发生。
  (二)分清原因,引导与矫治相结合,是处理中学生顶撞行为的根本原则
  对于因逆反心理引起的顶撞行为,要以疏导为主;而对于因攻击性心理倾向引起的顶撞行为,则要以行为矫正为主。
  逆反心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具有求异的特点,是人们在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极为可贵,对于不理解的信息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帮助他们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逆向思维的习惯,这种思维作为一种手段,能达到正向思维所难以达到的境界。有调查发现,中学生顶撞老师时,学生有道理的占到一半以上。因而可以说,在学生因为逆反心理而出现的顶撞行为中,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内核,应充分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在处理这种顶撞行为时,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初衷,以引导为主,而不是以否定、批评为主。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攻击性心理倾向的发展到达第二个高峰期,显然与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由于生长加速期兴奋与抑制系统容易失调,情绪易冲动、不稳定;同时,学生的独立性有了一定的发展,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辩,但容易过激,因而容易发生与家长或老师的顶撞。这时老师若以偏激对偏激,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其攻击性;如果老师采取宽容的办法,则可以避免扩大事态。但攻击性心理倾向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有时难以完全有效控制。因此,一旦学生发生因攻击性心理倾向引起的顶撞现象,当时为避免事态扩大教师作了让步,事后一定要予以关心,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这种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讲,不管是否造成社会危害,都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不良行为,其性质是严重的,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并制定具体措施,帮助其逐步转变,及时矫正。
  (三)遇到学生顶撞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冷处理”策略,也就是要学会妥协容忍,对学生作适当让步。这时,一定不要有所谓“师道尊严”的想法,以避免事态扩大或失控。
  在一段时间之后,要有后续措施。这个时间段,可以是几节课,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几天,视具体情况而定。后续措施包括谈心、帮助学生分析顶撞的原因和教育其改正的措施。如果仅是因为逆反心理驱使下发生的顶撞,使其认识错误,然后适当批评教育就可以了;如果是因攻击性心理倾向引发的顶撞,则还要看到现象后面的动向,制定具体矫治计划,帮助其逐步改正。
  (四)矫正攻击性心理倾向的一些具体措施
  如果发现顶撞是因为存在攻击性心理倾向而做出的,制定矫治计划可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运用有关心理治疗的方法,如行为疗法、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等,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摆脱攻击性心理倾向;加强家校联系,多与家长合作,排除家庭中一些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因素。如果在学校和家庭常规教育的环境下已经无法使矫治计划奏效,则要考虑采取特殊措施,如送工读学校,而不要考虑所谓老师的面子问题、学校声誉问题,因为常规教育的无力必须辅以强制来弥补,否则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事情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