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对后进生,班主任老师“每日做”
作者:王 坤
一、每天送给孩子一个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它蕴含着信任、友善、和谐。孩子们渴望老师的微笑,他们从老师的微笑中能够读出老师的爱心,能够读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每天,老师都给这些孩子送上一个诚心的微笑,会使他们感到暖融融的,会使他们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潜移默化地转变。
二、每天送给孩子一个赞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美就像温暖人心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如此。那些各方面表现差的孩子受到呵斥、批评要比得到赞扬多得多,老师和同学们往往用另一种眼光看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就很难树立起来,往往会产生自卑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乌申斯基说:“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任何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一点闪光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扩大开来,适时地给以肯定、赞扬。生活在赞扬中,永远比生活在呵斥与批评、冷眼与漠视中好上十倍、百倍。它会使每个孩子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会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三、每天送给孩子一个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握力的实验。他请了三个人参加这项实验。第一次实验是在没有暗示和鼓励的情况下进行的,三人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时对他们进行语言暗示,告诉他们“体质很差”、“非常虚弱”,结果三人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第三次实验时,实验者用语言鼓励三个人,对他们说:“你们十分强壮”,以激起他们的自信心,结果他们平均握力达到142磅。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鼓励的话语能够给人以勇气和力量,能激发人的潜力。每天都给孩子一些鼓励,就如给钟表上足发条,给汽车油箱注满油,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走好自己的路。
笔者曾经从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个小学生回家后兴奋异常,家长十分诧异,便问道:“你今天怎么了,这么兴奋?”孩子高兴地说:“今天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摸我的头了。”在孩子看来,体育老师摸他的头,是看重他,喜欢他,令他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班主任不妨借鉴这位体育老师的做法,通过摸摸头、拍拍肩、整整孩子的衣服、牵牵孩子的手等动作,让孩子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四、每天和孩子进行一次交谈
一般来说,孩子都有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愿望。他们每天有很多话要和别人说。班主任老师每天应尽可能地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聊一聊。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孩子的所想、所为、所好、所恶,了解孩子们对世界、对生活、对人、对事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交谈,能够拉近教师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五、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游戏
孩子天性好玩,和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是他们生活中的乐事。这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看到孩子们忘情地做游戏、参与活动,哪个教师能不动心?班主任教师不妨参与其中,把自己也当作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这时,师生间的界限消失了,大朋友和小朋友都会其乐融融,师生感情更为融洽,孩子便会“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老师也会拾回童心、童趣,保持心态的年轻。
六、每天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旺盛的表现欲,他们往往通过自我表现来引起他人的关注、重视,求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即使学习、品德、纪律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欲望。班主任老师应掌握并顺应孩子的这种心理,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我能行”、“我也能做好一件事”的自信心,并将这自信心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七、每天给孩子一个忠告
忠告并不都是正襟危坐、严辞厉色的训话。忠告是发自内心的、诚恳的告诫和教育。品德和纪律较差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坏,天生就是捣蛋精。有时他们犯错误,是因为对事理懵懂,判别好恶、是非的能力不强。班主任如能经常地给这些孩子一些忠告,剖析一些事理,就可以使他们逐渐明白道理,提高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当然,忠告不能只靠说教,要通过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比如就事论理、说寓言、讲故事、赠送名言、格言等,让他们入耳入心。
如果说“后进生”是“丑小鸭”的话,那么经过班主任的精心抚育,他们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如果说“后进生”是“丑孩子”的话,那么经过班主任老师的刻意调理,他们都会成为光彩照人的靓姐、帅哥。
(联系地址:辽宁省凤城市东方红小学 1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