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与《校园呼唤诚信》一文作者商榷

作者:刘士杰




  邢德强老师在《班主任》2003年第3期上发表的《校园呼唤诚信》一文(下文称邢文),从“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诚实品格和自尊心造成伤害”和“有悖诚信的班级管理方法使学生难以恪守诚信”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剖析了学校教育中诚信的缺失。邢文中的许多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
  诚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造假、贩假、售假等现象也随之产生,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相互信任、增加了相互的猜疑。在学校里,学生说谎不脸红、欺骗不心跳,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置诚信于不顾。社会呼唤诚信,校园呼唤诚信。我们必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上认识和观点,我与邢文是一致的,但邢文说“目前我国中小学中大量的教育教学行为却背离了诚信的精神,违反了诚信的原则”。我认为说“大量”是不科学的,是缺乏说服力的。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每逢重要考试,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的做法是课桌反调,书包放在考场之外。有的学校做法更甚,让学生在考前互相搜身,以防夹带纸条。考试过程中,还要安排两名教师寸步不离、虎视眈眈地监考。”我认为,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象邢文所说的“严重背离了诚信的精神,是不信任他人,无端猜忌他人的表现”,而是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新闻媒体不是给某些地方高考作弊曝过光吗?有人监考尚且如此,无人监考会是怎样呢?之所以“反调课桌”,监考老师“寸步不离”,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给考生们一个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体现教育考试的公平,并非“伤害了广大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无端地怀疑别人是对别人的伤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我国人才选拔中“有人监考”这种方式。
  “教师经常要求家长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以此证明学生没有抄袭作业。学校收费时,班主任要求学生在自己带来的钱上签字,以防有人使用假币。一个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常常怀疑其成绩是否真实。”邢文把这些做法说成“对诚信精神的背离”,使学生形成“老师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的概念,我认为有失偏颇。教师要求家长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尽到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说这是为了“证明学生没有抄袭作业”,未免有点歪曲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的本意。让学生在纸币上写上名字,是因为有的教师曾有过收假币的教训。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我认为出发点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因为在学生未形成诚信品质之前,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不断强化培养的过程,以达到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的目的。虽然目前大多数公民是诚实守信的,是比较自觉的,但我们不排除确有一些人无诚信可言。说“老师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甚至也不相信家长”,我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在中学校园创设“讲诚实、讲信用”的育人氛围,切实加强学校的诚信教育是完全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如何进行诚信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诚信教育: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文化修养,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其次,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第三,教师给学生提供或设计一个使其形成诚信品格的环境,通过对学生不断地考验、训练、强化、教育,学生就会把诚信看成是一种自我约束。我认为通过我们的诚信教育,诚信的风气一定会在校园内形成。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实行“无人监考”,取消“家长签字”、“学生签字”。随着健康、和谐的诚信教育环境的形成,教师信任学生,学生爱戴老师,“诚信”一定会充满校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就一定会形成。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淄川城区解放路7号 2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