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

作者:李 众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既要遵循道德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训练法、活动教育法、品德考核法和环境陶冶法。
  1.行为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指导学生按照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经常性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要使学生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意义;要严格督促,随时总结经验。班主任还要从本班的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层次、分阶段地实现训练目标。
  2.活动教育法
  活动教育法是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其道德情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进而实现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一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须有道德情感的渗透,而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产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行为规范教育中,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系列主题班会,并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准备和主持;可以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如结合传统节日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等良好的行为;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激发其热爱劳动的感情,建立起劳动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有具体任务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品德。
  3.品德考核法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教育影响下,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使学生自觉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知行合一的原则,可以采取品德思想考评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把《规范》条款归纳为几大项,订出打分标准。先规定一个基础分,学生在某一方面突出就加分,在某一方面落后就减分。坚持按标准平分,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规范的内容,而且对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从中,学生们也更明确了按规范要求去做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每个人的行为要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环境陶冶法
  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一位教师说得好: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告诉学生不要随地吐痰,同样,我还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置身其间自觉地不去吐谈,并且觉得不好好学习和不好好表现,愧对于老师,愧对于学业。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
  班主任抓环境建设,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持之以恒地创造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美的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愉悦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集体、热爱校园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是形成团结进取、文明的班级文化心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舆论导向,会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此外,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中,不可忽视榜样示范的作用。因为,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学生,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象化、具体化。利用中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英模人物,学习身边的榜样,也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方法。
  让我们充分利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联系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中学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