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开展网络德育提高德育水平

作者:陈小书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和习惯。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网络德育的特点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德育的内容应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开放性
  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式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没有明显的校园界线。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教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它分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分两种,一种是人与人交互,一种是人机交互。前者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后者则是指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而非实时交互是指人们通过E—mail、万维网、电子公告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这是现行德育无法比拟的。
  (三)趣味性
  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四)预见性
  网络德育的预见性是指通过网络仿真实验预报其结果。仿真实验在学科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是应用到德育上却不多见。德育仿真实验是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
  (五)能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教育。因此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二、网络德育的初步探索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德育途径,我们怎样通过网络来搞好德育工作,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德育的育人功能,在网络上如何组织德育内容,这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配备网络设施
  几年前我校就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化教育。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400米光缆校园网主干工程和主控机房,通过网管主控服务器,把校园内200多台电脑联成一个整体,建立校园内部网络管理平台,校内每台电脑都能通过电信的宽带端口上因特网。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5间以及电子备课室、电子编辑室、电子阅览室各一间,并开通了“永春侨中网站”。这样优越的网络环境使学校网络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
  (二)进行师资培训
  有了先进的网络设备,还要有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操作和多媒体制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网络德育才能顺利开展。为了鼓励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学校花20多万元补贴教师购置电脑,98%的教师已拥有了家庭电脑。学校利用寒暑假,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CAI电子课件制作培训。现在,学校已有54位教师通过电脑等级考试,90%的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60%的教师能独立开展网上教育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网络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设网络德育课
  把德育课搬上网络是启动网络德育的第一步。学校要求政治课老师和班主任制作德育多媒体课件,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于学生接受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学生也可以从课件库中调看德育课件,有选择地、自发地了解德育内容。实践证明,网络德育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同学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五)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一个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声像齐全、事理交融、特点鲜明、更新及时、服务周到的校园网络,能够吸引学生点击阅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在校园网络中创办德育工作网页,通过发布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开辟“三个代表”学习专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党校、团校的学员,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在网络中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开设虚拟社区,运用网络模拟功能,创设生活中的德育情境,寓教于乐。由德育管理者和教师针对某一主题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入社区活动,再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这种德育实践是现行德育无法做到的,也是不允许那样做的。例如“毒品的危害”这样的主题,是不能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的。
  3.通过聊天室,了解“学生在网上做什么”,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和E—mail,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改善师生关系。通过开展“网络文化的影响与对策”的主题网会,使学生端正上网态度,明确上网目的。
  4.利用信息公告栏这一开放园地,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指导学生履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引导学生对大量网络信息持扬弃态度,把上网学习与理想人格构建结合起来,努力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图书馆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图书资料是启迪智慧、美化心灵、确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媒介。学校把图书馆的藏书、教师阅览室的各种报刊杂志,通过计算机实现图书采编、图书流通,期刊管理、读者服务的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借阅,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学校还开放电子阅览室,供老师、学生查找和阅读图书资料。在这里,学生不但可以访问各大网络图书馆,还可以漫游世界各地,领略世界优秀文化,吸收外界的营养成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6.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指导。由于网络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病,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交流、谈心,求得心理平衡,克服心理障碍,医治心理疾病。
  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开展网络德育,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把开展网络德育的成效归纳为“四个促进”: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合,促进了学校德育方法的深入研究。
  
  三、开展网络德育存在的困难
  
  (一)基础设施有待改进
  首先,开展网络德育必须有优良的网络大环境;其次,网络设备条件不够成熟。从目前情况看,网络使用费较高,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电脑普及率低,因而影响到网络德育的开展。
  (二)部分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
  一些教师对网络德育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可以说,教师观念的陈旧是制约网络德育发展的一种软障碍。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为数不多,而其他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因此,要开展好网络德育必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四)网络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网络德育的开展必须取得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首先,信息网站要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的监管,以消除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影响。
  (联系地址: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