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赏识为策 生活为源 发展为本

作者:杨良妃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通过不断地对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及设计思路进行学习和理解,同时用赏识、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我有了如下一些初步的体会。
  
  一、实施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呼唤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而采用赏识教育就能创设这种氛围。
  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我在操作时分四个层次进行: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制定目标,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以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在生活课中,我不仅坚信孩子们“行”,而且努力帮助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有位学生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我就注意寻找他的优点。一次,我发现他在认真地做作业,就及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虽说他的作业做得还不够理想,但我反复鼓励他,他特别高兴,主动与我接近,高兴地接受我的意见。现在,他的学习和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只要我们用赏识、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实现师生互动,开发自主学习潜能
  
  教学中,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他们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例如,在《手拉手,交朋友》这节课中,我先做自我介绍,随后伴随《找朋友》的音乐与同学们—一握手,一起讨论,一起做游戏,与他们共享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
  在教《我们的校园》时,我先带着学生参观校园,让他们熟悉校园的环境与设施,感受校园的美丽与可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进行整合,并鼓励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抒发对校园的喜爱。
  
  四、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对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因此在品德教育中,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和模仿者,而应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体验者和反思者。
  如教《上学路上》 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首先,我建议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试着走路去上学,亲身体验上学的交通路线,为课堂上画交通路线图打基础;接着,通过玩交通安全旗,使他们学会分析路上的不安全因素;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交通安全旗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以赏识教育为策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为活动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
  (联系地址: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