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小议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作者:刘正平




  心理学上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班级管理也是这个道理,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并蔓延开来。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学校班级管理借鉴“破窗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和危害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或事件:班级的凳子,今天少一个螺丝、断一条腿,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某同学脚下有一张纸,你我不去及时拾起,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看小说、睡觉,自习课上打游戏机、闲聊、喧哗,平时作业抄袭,老师不及时加以制止,过不了几天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上面这些,我们都可看作“破窗效应”。
  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级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级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这种印象,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慢慢地,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滋长蔓延起来,于是这个班级真的就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不行了。
  
  二、“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诱发因素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第一次”不重视。
  任何事情的第一次都非常重要,对班级建设过程中各种“第一次”的处理也同样至关重要。第一次班会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能认真设计,严格实施,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就能很好地完成;反之,若有某个“第一次”不到位、不严密,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破窗效应”。
  2.对错误行为的制止不及时。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对班级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行为的及时制止和处理,如教室地面上有一张废纸、一口痰、学生一次迟到、一次不卫生等。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破窗效应”。
  3.对错误行为的教育不得法。
  有时班主任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只是轻描淡写或蜻蜓点水,教育不能深入人心,学生很有可能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表面上承认错误,接受教育,实际上“心结”仍未解开,伺机再动。这样,也容易产生“破窗效应”。
  4.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严格。
  一所学校,有校纪校规;一个班,也有班纪班风。但是,如果对犯错误学生教育、惩罚不严格,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有机可乘,也会产生“破窗效应”。
  
  三、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
  
  1.勤管,预防要得当。
   有些人常常喜欢等事情发生后才来做文章,事实上,这样一方面伤害了学生,另一方面也使班级工作显得被动。因此,平时的预防才是最根本的。
   教师要经常做到有事无事勤下班,勤管理、勤督促。提醒、暗示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人,防患于未然。
  2.狠抓,处理要及时。
  打蛇要打七寸,处理事故也要做到快、准、狠。处理要及时,教育要到位,惩罚要够火候。而且,班主任有必要“小题大做”,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做到抓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
   3.立法,执行要坚决。
   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家共同来遵守,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果班级中有一整套完善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而且能够严格执行的话,则“破窗”难成“效应”。
  总之,“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班级无小事,件件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立则”。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都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干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补好每一扇将破和已经破损的窗户,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的班级管理将不再困难重重。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就会健康地成长并获得更大的发展。
   (联系地址: 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