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沈永铭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协调好人际关系,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系到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潜能能否全面开发。
  在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集体成员的和睦相处,增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相反,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自己和他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划上一道鸿沟,把自己置于集体大门之外,关在一个狭小的个人小天地里面。在这样的自我封闭中,学生自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孤独、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交往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的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没有谁天生就是外交家。人的交往能力是在后天教育和实践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并不是他们不想与别人和睦相处,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有的男同学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同学不是团结互助,而是以强凌弱,欺负小同学、女同学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讲究江湖义气,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遇到困难不是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和指导,而是撇开师长,自行其事,甚至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还有些学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他们所有的认识和判断都依赖师长,自己毫无主见,离开了师长就无所适从。这样的学生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下面谈一谈教会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策略。
  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表达自己的思想开始。例如,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比如:学习兴趣、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等。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表述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最后达到与人进行恰当沟通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教育原则和策略。
  1.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依学生之天性进行训练。
  我在学生的周记中发现,有些学生嫌父母管得太多、嫌老师啰嗦。这反映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一种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成人感”增强,学生对垂直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减轻。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必须依赖成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力图挣脱垂直人际关系的束缚,表现出很强的独立倾向。这两种倾向造成了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我曾经在两个班级103位同学中做过调查,问:“你认为怎样的生活最快乐?”供选择的答案有三:A.生活富足,但必须一切事情由成人安排;B.家里只保证温饱,其他物质欲望不能满足,但在学习、兴趣、交友等方面可以独立自主;C.生活不依赖成人,自己有充分的自由。结果,除了有8个同学没有表态外,选择A的有13人,选择B的有58人,选择C的24人。可见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和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友谊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与同龄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与长辈进行交流便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班级里曾发生过两件事,对我启发很大。一件事是,我班获校第四届科技节第一名和得到“活动积极星级班级”的锦旗后,全班同学大受鼓舞,在周记中纷纷表示了对班级凝聚力的肯定,一段时间内班级上下形成了一股浓郁的竞争气氛。但有一位在北京读完初中回到温州的女学生却在周记中写道:“每个人都很高兴,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不过是少了一些迟到的,少了一些没带校牌的。人还是一样的人,带着面纱生活和交往,客气而生疏。只有大家坦诚相见、坦诚交往,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还有一件半年前发生的事。当时我把一位个子较高的男生调到靠后排的座位,结果该男生就跑到我的办公室,哭着说为什么自己只比别人高一点,就要坐在后面,还说初中时自己是坐第三排的,现在老师不能让他坐第三排,那至少也得让他坐第四、第五排。
  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宽容他人,学会融入集体。而这些知识,是教师应该重视并传授给他们的。
  这两件事说明,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在校要与老师、同学发生广泛的联系;在家要与亲人相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则会给个人平添许多烦恼。上海社科院青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社会交往上,独生子女要比非独生子女更害怕被孤立,非常在意是不是被别人接纳,同时,又不能或不会主动融入社交圈。因此,尽管他们也可能和朋友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回家,但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显得小心翼翼,不愿说心里话。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过:“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协调能力。”可见人际交往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多么的重要,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在教会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学会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又要打破他们自我封闭的思想障碍,使其广交朋友。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教师的位置。
  在我们这所省级文明学校里,师生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与学生搞好关系,不惜放弃原则,纵容和迁就学生。于是我就思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中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作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我曾经为了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整日不苟言笑,学生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在我的英语课上,无论我如何卖力地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徒劳无功,学生们没有呼应,这引起我的深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力和个性的人,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体性则表现在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靠惊堂木和戒尺吓唬与惩罚学生的私塾式的教育方式早已没有效力。但是,“管卡压”的思想和做法至今仍在不少教师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我在一本专业杂志上看到一位教师用以下的话概括师生的关系,我觉得颇有见地:“是朋友不是哥们,是老师不是师傅,是师长不是上司。”也就是说,和学生做朋友,但不放弃原则;教书育人而不只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生,言传身教而不是强迫命令,更不能居高临下、令人生畏。
  3. 以真诚的情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为了教会学生掌握协调人际关系、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教师要以真诚的情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在这方面,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作业没交被我点名批评。后来,其他同学反映这位学生不交作业是因为头天晚上她母亲生病了。我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向这个学生道了歉。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后来该生不仅学习认真,而且积极投入班级活动。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从来不像其他班主任那样,为了流动红旗而刻意地制订苛刻的班规。她总是说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最重要的是犯了错后要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她这么做,让我们觉得和老师的距离近了。”另外,我还通过家访、与学生促膝长谈、参加学生的活动等方式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意见。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总是能够充分尊重,并给予肯定;如果建议可行,我就采用,如果不可行,我也总是向他们说明没有采纳的原因。
  以理智处理师生冲突,对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马卡连柯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对人最严格的要求和对人最大的尊重与信任。”但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只记得前半句,而忘了后半句。学生与老师顶撞经常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一次,我们班的原班长因为在班干部例会上迟到,被我批评了几句,他大声地说,“这个班长我不当了,有什么了不起。”而且当场置我的呼叫不应,转身离去。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在学生面前很没面子,但略加思索,我还是决定先冷处理。事实也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这位学生很快主动向我认错了。学生虽然不成熟,但有些事情待冷静下来谈,他们还是通情达理的。我在处理和学生的矛盾时坚持辩证地看待一个人,从人的发展角度看问题,既严格教育,指出缺点,又肯定成绩,为其指明人生的奋斗方向。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要试着忘记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过去,做个宽容、讲民主的人;试着忘记自己的权威,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家庭出身,做个因材施教的人;试着忘记工作时间,做个无私的人。我认为,班主任的豁达和宽容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4.创设正常交往的条件和途径。
  在取得学生认同之后,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首先对于学生之间包括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我是支持和鼓励的,而且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班级和团支部集体活动,努力创设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条件。我还在组织寒、暑假学习小组以及春游活动时让同学们男女搭配,自由组合。在我们班,男女生之间关系非常和谐。我认为,男女生之间正当的交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会减少早恋现象的产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听别人说话,学会同人说话,学会礼貌待人,学会替人设想,学会欣赏同学和老师”。我还利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心理辅导。我在班里设立了班级心理网站,增加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我愿做一名园丁,把我的学生培育成国家的栋梁!我愿做一名船长,带领我的船员扬起成功的风帆,驶向美好的未来!我愿用我和我的56位学生的共同努力,使高二(3)班成为温州十四中的光荣!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第14中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