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学习新课程标准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作者:叶远光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需完成三个转变。
  
  一、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不习惯请学生发言,即便教师请学生发言,如果学生低头默不做声或所答非所问,教师也就不再让学生发言,自己大讲特讲起来。时间长了,学生便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最终教师成了语文教学的权威,而学生成了等待权威灌输的接受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要真正成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过去多年形成的与学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民主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好学、善学、乐学的氛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课堂上,为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生活中,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课堂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也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按照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种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总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角色要转变成为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的首席。
  
  二、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过程中培养能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应试的最终目标,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在灌输过程中,学生自然成为被动接受者。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抛入应试教育的题海之中,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驱赶之下成了分数的奴隶。教育者忘记了学生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这个问题上,新课程标准有了彻底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职责不应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学生不应仅仅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技能,而应是在教学中得到发展,获得某种体验,最终形成一种素质,培养一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现代教育要使学生养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应重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有较新的观念、较高的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被动、单一转变为主动、多元
  
  如果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教师的哪些做法妨碍了学生热爱学习,什么样的方式可促进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我们以往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所以教师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和创造潜能,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创新。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联系地址:武汉市蔡甸区大集中学4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