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惟一”
作者:牟林华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也在反思自己:像儿子这样羞涩、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有很多,而老师是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是不是我自己在给鲜艳的牡丹、芬芳的玫瑰不断施肥的时候,也让不起眼小草干涸着?是不是我只把热情与希望给了少数孩子,而把冷漠与蔑视给了更需要阳光的孩子。
老师的主观愿望往往左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往往自认为了解学生,而实际上并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家长眼中,孩子都是最好的,即使目前不是,家长也期望他将成为最好的,因为孩子是他们的惟一;而在老师眼里,班里往往只有几个是好的,因为他拥有众多的孩子,每个孩子又都是不一样的。于是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之间就有了比较。有比较就出现了好与差,就出现了厚此薄彼,出现了当某些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而另外的孩子正在舔噬心中的伤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惟一”,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小草,也要看到它的绿色;即使是寂寞无声的石子,也要展现出它的价值。
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欣赏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欣赏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施展才华的天地,每一个小荷都能露出尖尖的角,每一颗星星都有闪烁的机会。
作为教师,要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沟通的心,有一双乐于扶起学生的手,有一片爱生如子的情。
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几个出类拔萃的尖子,而是为了使每一棵嫩芽都能茁壮地成长;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多几份荣誉,多几张奖状,而是要用无私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去拥抱每一个单纯而敏感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不是以培育几株奇花异草为目的,而是为了百花盛开,满园春色。
教师要在点滴处求发展,细微处见真情,于无声处显关怀。洒下一片情与爱,赢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十七中 16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