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王淑琴
五孔闸是起点站,车上没几个人。可会多起来的,今天是星期天嘛,学生要返校。但我还是下意识地走向最后一排,坐在了一边的角落里。哎!又是角落,什么时候捱上角落的?“因为孤独你占据了角落,因为占据了角落你才更孤独。”那天,我望着办公室凹凸斑驳的墙面发呆,竟从糊墙的报纸上发现了这么两句,顿生一种相见恨晚、才悟“禅机”的感慨。看题目,是《蜘蛛》;再看报头,竟是1987年的《萤火报》,我那时大概才上小学吧……
“沁河涨水啦,咱们到校后,一定得到大堤上看看。”
“你不是说到校后,去街上给老师买节日礼物吗?”
“才5点,两不误!”
两个学生的对话,拉回了我的思绪。是啊,涨水了,滩里的庄稼又都淹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的苦恼虽不在于此,却并不比屈原少。尽管校长只准了一个星期的假,天知道,我要是再回来,那才怪呢!我这个可怜的00届师范生,有幸成了本县最后一批统一分配工作的学生,却被分到了这号称本县“东南亚”的黄河野滩,成为“天涯沦落人”,月工资不够路费和生活费……
哧—嚓,身子猛地向前一倾,停车了。
“周老师,你请坐”,上来一个30多岁的妇女,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学生赶忙起来让座。哦,是同行。“周爱莲——我前排的一个妇女惊喜地叫道。那个被唤作周爱莲的,微笑着抚摸一下让座学生的头,示意让他坐下,便向那位妇女走去,脸上掠过一丝重逢的喜悦。原来是两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听他们的谈话,我知道那位前排的妇女在县城开着一家店铺,生活、生意都不错。那被唤作周爱莲的是县里某中学的教师,这次是趁星期天回老家办点事。
我无心听他们的谈话,把目光转向了窗外。天色灰暗,邙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永远沉默着,显得更远了。四野空旷,天空似乎比树还低。“日暮苍山远,野旷天低树”嗨!把刘长卿和孟浩然捏一块儿了。诗人已去,万物不言,孤独我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沉默是金,可我不是蜘蛛。我想哭……
“爱莲呀,不是我说你,凭你的才华和能力,怎么到现在还是个一般教师?你看咱们那些老同学,哪个不是乡长、县长的,可你……”这话吸引了我,我收回落寞的目光。“人各有志,不是我清高傲世,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本真,一种人性的本真。”“本真”,好熟悉的字眼,在哪儿见过?好像是岗前培训时的一道考题,什么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呀,什么教育的本真呀,当时我不明白现在也不懂。
“都快40的人了,还学生气!”
“不是学生气。你看我,黄金、白金都不戴,就难看吗?不是买不起,是没必要,带了反而累赘。同样的道理,那些官衔和首饰是一样的……”
我不由地坐起了身子,第一次打量这个不相识的同行:一身深紫套裙,白皙的面孔,温文尔雅的表情。她,是那种初看平常越看越耐看的人。
车内一亮,原来天晴了,夕阳远远地挂在天边,邙山如黛,渠水潋滟,“半江瑟瑟半江红”。
“懂你”,我默默地说,“向你致敬!”
我不是蜘蛛,但此刻也懂了蜘蛛,还懂了我自己。是呵,这么长时间了,我竟然没看看那《蜘蛛》的下文。我有一种再看看的欲望。明天,我要带上过冬的衣服,赶上第一班车返回那黄河之滨的小村子,先找校长销假,然后再去读那发黄的《蜘蛛》。
(联系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木城初中 4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