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班主任工作

作者:贠献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既对我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班主任工作创造性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认为,领会新课程的新观念,把班主任工作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班主任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结合新课改精神,我对班主任工作做了以下两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一、在教育方法上突出“两化”
  
  1.生活化
   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是为社会目标而进行教育,而不仅仅是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准备。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人现在掌握的知识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今后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班主任工作要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应从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的定位开始,把遥远的、高不可及的目标定位为现实的行动纲领,使班主任工作贴近学生生活。
  2.人文化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具有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能够内化群体的精神、行为、作风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本学年,我校开展了制订班训、班级公约、布置有个性的班级环境等系列活动。如,六(2)班的班训是:对集体——甘于奉献;对师长——热爱尊重;对同学——团结互助;做事——兢兢业业;做人——堂堂正正。这样的班训、公约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在班训、公约的规范和感召下,我校逐渐涌现了一批“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些班集体的凝聚力强,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育理念上增强“三性”
  
  1.自主性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班主任工作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如,要更多地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着力培养以情感为核心的健康人格,保护和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班主任应改变用抽象的规章、教条管卡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主体从形式上的参与变为实质上的参与,使他们从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健康成长。
  2.人文性
  长久以来,班主任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这对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种教育方式有其局限性:“规范”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制定出来的“条条框框”,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强制性。如果教师单靠规范的约束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罚,迫使学生“懂得”规范的利害而“恪守”规范,那么,就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天性,导致人格异化。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制约”天性。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班级氛围,而不是以冷冰冰的说教管住学生。班主任应积极改进教育活动过程,让活动成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共同生活、共同成长。
  3.整合性
  当今社会要求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要求人格整体发展。因此,课程综合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班主任教育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之一。以往常常是独立活动,进行就事论事的教育;年复一年地进行相同模式的标准化教育。殊不知,学生的素质是在实践活动中综合生成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工作应将零散、分项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接受来自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影响,经历整体性的体验,产生认同并接受教育。所以,班主任工作应与课程改革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新课程的理念,能够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班级工作过于僵化、千佛一面的局面,建立和谐、公平、人性化的班集体。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班级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马坡中心小学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