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构建发展性班主任评价制度

作者:梁健敏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之繁杂、负担之沉重是有目共睹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非人性化的评价制度来考评他们的工作,缺乏效度和信度的评价结果必然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得他们的创造力不能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对班主任会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构建新型的评价制度,即发展性的班主任评价制度。
  
  一、反思“最差班主任”和“末位淘汰”
  
  为了评价班主任工作,许多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表”、“班主任工作自评表”等量化评价表,由学生科或教导处派出专职人员,监督、收集各种有关班主任“德(师德人品)、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勤(出勤情况)、绩(成绩过错)”方面的书面资料。在学期结束时,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组成考评小组,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评价,给每个班主任评出确切的分数、排列名次、分成三六九等,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公布考评结果,以此作为发放班主任津贴、评选优秀班主任的惟一依据。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对名列末位的班主任冠以“最差班主任”的恶名,实行“末位淘汰”,即在一番严厉训斥和经济重罚之后,不准其再担任班主任,也不安排其参加跟班进修,对闹情绪的教师勒令其转岗、下岗。
  客观地讲,实行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与以前“考评凭印象,领导说了算”的管理方式相比,有进步的一面。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表面的公正之下,该评价制度存在以下重大缺陷:
  (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对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和评价过程未达成共识
  “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表”作为评价标准,其标准之细之多,使考评小组成员和班主任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由于中国文字多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语义容易产生歧义,再加上班主任工作的繁杂具体,所以评价双方未能达成一套类似法律条文“司法解释”那般逻辑严密、语义清晰的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评人员会产生较多“似是而非”的看法,而在每一个这样的关键时刻,班主任与考评成员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班主任与校长级人物的私人关系,就起到终结裁判的作用。结果,考评工作就演变成“人际关系大比拼”。平时工作负责、不会拉关系的班主任极有可能荣登“最差班主任”之榜,惨遭“末位淘汰”。
  作为评价依据的各种“德、能、勤、绩”汇总材料,在登记过程中难免存在错漏失误,由于在评价前并未经过公示程序,也未经班主任当事人签名认可,以此作为考评依据,难以服人。而评价过程和步骤都没有向班主任公开过,难免“暗箱操作”。
  (二)评价过程排斥评价对象的参与
  虽然每个班主任都填报上交“班主任工作自评表”,但是自评结果在最终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权重或比例,作为评价对象的班主任不得而知,实际上可能不起作用,导致自评环节流于形式。
  (三)评价过程排斥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施教对象,家长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评价班主任必须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把二者排斥在外的评价结果不全面。
  (四)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
  评价着眼于过去的事实,并未给予班主任具体有效的指导、建议和帮助,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反复出现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低水平重复。评价结果很难促进班主任发展,这种评价不仅背离评价初衷,而且影响教师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五)评价目的出于奖惩,直接与荣誉、经济利益挂钩
  如果某班主任不幸被评为“最差班主任”,进而遭到“末位淘汰”,甚至转岗或下岗,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对该教师而言,被革职事小,他的信誉、尊严必定受到严重损害,连他的学生也会对他翻白眼,他的“恶名”必然远扬。教师作为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的知识分子,他的心灵可能一生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二、构建发展性班主任评价制度
  
  评比最差班主任,实行末位淘汰,究竟错在哪里?最根本的,它与“人本管理”的大潮流背道而驰,不少管理者开口闭口大谈“以人为本”,用时髦的理论装饰自己的语言,在实际管理中却摆脱不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无视人的尊严、人的需要和人的情感。而实践却屡次证明,任何无视人的尊严、需要和情感的管理活动注定归于失败。
  本文所倡导的发展性班主任评价制度正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目的在于促进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发展目标。整个评价过程双向进行,建立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一)发展性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要点
  1.评价注重班主任的未来发展。
  作为评价者,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班主任的个人价值,把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开发班主任的潜能、促进班主任的长远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
  2. 评价着眼于扬长避短。
  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发现班主任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不足之处,找出根源所在,以利将来改进和提高。
  3.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
  对评价目标、标准、依据、过程、步骤等的确定,以及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向选择配对,评价报告的撰写等方面,都通过协商来确定,而不可以由评价者强加于评价对象,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责任。
  4. 评价方法以谈话、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量化分析。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辩证统一的,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无疑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不科学的,因此是不可取的。只强调量化评价,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都令人怀疑,给班主任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应该坚决摒弃。然而,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而言,软性成分大于硬性成分,隐性成分大于显性成分,因此评价方法应该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评价双方的对话和访谈,开展定性评价,共同找出问题及其根源、优势和潜能。
  5.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
  由于评价目的是促进班主任的未来发展,它的目的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奖惩,而是提高班主任技能水平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措施。因此,我认为评价结果应该和奖惩完全脱钩或部分脱钩,以消除班主任的顾虑,确保所有参与者积极投入、胸襟坦白。这样班主任能够严格解剖自我,加速成长、提高。
  6. 评价以系统、准确、全面收集信息为前提。
  评价信息多元化,它来自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长意见反馈、班主任工作自评、学生科专职人员收集汇总的材料等,上述各种材料的真实性应该经过班主任当事人签名认可。当然,班主任不能有意掩盖、回避自己的过失、不足,班主任应对自己高度负责。
  7. 评价过程按周期进行。
  一个评价周期可以是一个学期,评价双方商议评价范围、性质,制定评价方案,收集各种信息,开展评价对话,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撰写简要评价报告,由评价双方商定并签名;定期检查实现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直到一个周期结束。当一个周期结束后,第二个周期立即启动,操作如同第一周期。这样评价期期相连、环环相扣,由于每个周期班主任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待改进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8. 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完全保密。
  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关键措施。如果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坦诚和直率的配合态度,就必须保证所有评价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能对外泄漏,否则导致评价失败。有关评价材料在一个周期结束、另一个周期进行一半时可以销毁。
  
  三、开展发展性班主任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
  
  1. 选择评价者。
   评价者的人数一般为2-3人,由其中一人负责;通常由具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而某些曾经担任过班主任、后来长期脱离班主任工作一线的行政管理人员则不宜担任。评价者应得到评价对象的认可。
  2. 讨论确定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标准、过程、步骤和评价重点,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和步骤,评价面谈的时间、地点等。
  3. 收集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包括: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长反馈意见、班主任自评、学生科专职人员收集的各种反映班主任“德、能、勤、绩”的材料。
  4. 面谈评价。
  面谈评价是重要的一环,评价者根据系统收集的信息,充分肯定班主任的优点,鼓励其发扬优点,再上台阶;同时诚恳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与其一起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改进提高的建议。面谈中要注意谈话技巧,易于班主任接受和改进。
  5. 撰写评价报告。
  当评价双方通过评价面谈达成初步共识后,评价者要及时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忌讳写成终局裁判,对班主任的优点、缺点的评述应当中肯,并具体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发展目标。评价报告应该由评价对象同意并签名认可。评价报告一般一式三份,分别由评价者、班主任和校长各持一份,注意严格保密,其他人不得接触。
  如果评价者与班主任通过面谈不能达成共识,双方应该再次进行面谈以求消除分歧。确实无法达成共识的,应在评价报告递交给校长后,由校长在两周内做出裁决,如果班主任对校长的裁决仍然无法接受,可以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由他们做出仲裁。
  6. 商议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
  经过周期性的班主任评价,为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和水平,帮助班主任实现发展目标,学生科应该与班主任商讨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比如指定跟班学习的老班主任、提供学习书刊,创造外出培训、交流的机会等。
  (联系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教师进修学校广州市沙河天平架马蹄岗兴华直街316号5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