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教师缓解心理挫折的几个方法

作者:张 锐 高 琪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因遇到障碍或干扰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情绪的失衡,表现为紧张、焦虑、沮丧、困惑、痛苦、愤懑,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感。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来说,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健康成长,更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化解心理挫折,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
  1.树立辩证的挫折观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谁都会遇到挫折,但是不同的人挫折感不同,挫折对人造成的伤害也不同。这是因为挫折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挫折的主观认识和态度,认为无所谓时,挫折感就轻,认为严重时,挫折感就强烈。从人的发展来说,遇到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才最终造就了成功。所以,对挫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能忍受挫折,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切忌无济于事的悲观失望,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挫折的原因,主动进行心理调节,使主观心态与客观情境相协调,提高抗挫折能力,逐步缓解或消除心理挫折。
  2.恰当的自我定位
  教师的很多心理挫折与教师对自己的认识和期望有关。虽然很多教师自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造成心理挫折。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片面认识所带来的误差。同时还要学会接纳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承认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关键在于能有适当的抱负水平,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进行社会比较的标准要广泛,避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否则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去。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能正确地看待和评价学生,是教师理解学生行为、减少心理挫折的产生和缓解心理挫折的有效手段。在教育中,教师往往由于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理解,而诱发挫折感。所以,要提高挫折耐受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筛选教师的教学信息,而且还会以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行为反作用于教师,对教师的需要与期望形成丰富而复杂的冲击,这是正常的。二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学生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特点,有过错与反复在所难免。三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之间在智力、品行方面必然存在差异,绝不能一刀切。教师应从这些认识出发,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科学地预计自己的愿望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冲突,提高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4.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作为教师,只有真正喜欢教师职业,才会一生乐此不倦、安贫乐道,并且深信从事教育工作对社会是有贡献的。这样,教师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逐步加以解决和适应。教师虽然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但是,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了这种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而人们常常愿维持现状,是因为人们情愿遭熟悉之难,而不愿受改变后的陌生之苦。应激研究泰斗塞利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不能进步,就是因为不愿改变现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研究课程,改进教学,不断进步,善于接受他人的新方法,不断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减少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矛盾,消除挫折心理的不良影响。
  5.掌握合理的疏导法
  教师在遭受心理挫折时,必定感到困扰与苦恼,对此应善于自我排解。如一分为二地看待事情,冷静地从主观上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等,都有利于挫折感的缓解和消除。当教师在工作上遇到障碍时,要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目标与方式,应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情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重新调整目标与措施,使之更加切实可行。面临挫折首先应乐观坦然,满怀信心与困难作斗争,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排解挫折感。也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烦恼宣泄出来,找朋友或亲人倾诉一番,在好友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还可以采取写日记、朗诵、跑步、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缓解内心的烦恼和压力。
  6.营造积极的心境
  在一定的心境控制下,人们看待一切事物都会染上与心境相关的情感色彩。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积极的心境,自觉地做情绪的主人,以促进内心情绪的动态平衡。不要把消极情绪带进学校。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应消除杂乱的思绪,以平静开朗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由于情绪的相互感染,师生都会因此而感到愉悦。教师应对学生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态度,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 27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