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林社福
一、问题的提出
1.2000年8月我担任了小学二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结果却是:我在讲台上讲得卖力,小家伙们在台下玩得起劲。尽管我使尽了表扬鼓励的方法,他们却顶多坚持一两分钟。我想:“不行,我得想办法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2.梁雨婷同学家住深圳,每周五下午她母亲都要来广州接她。有一次当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后,她说:“林老师,辛苦了,我们平时从家校手册上了解到的情况太少了……”是呀,对于寄宿制学校,有什么办法使家校互递的信息量更大、更有效呢?
3.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亲自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仅仅是被管理者。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低年级学生事事处处都依赖于老师,天天“打小报告”;高年级学生又往往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了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内容与措施
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即小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无论是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还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必须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完成。为实现个人自我管理,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设立目标—活动体验—自我反思—刻录足迹—评价激励”的活动模式,并设计了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手册—《成长之路》,里面包含了“个人小档案”“奋斗目标”“每周成长足迹”“学期小结”等项目。其中重点是“每周成长足迹”,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在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中,我们还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我们构建了“每日一星”小组目标竞赛自我管理模式,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自我反思—评价激励”。其要点有:班上实行小组目标竞赛;班上人人担任班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健全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对教育信息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动地有选择的接受。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德育工作中,无论学校教育活动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因素。
3.活动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都强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是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形成。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生命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自省,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
4.现代德育论。
素质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得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现代道德教育强调要积极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道德环境,允许不同的道德文化刺激作用于教育对象,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化。
四、研究目标、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使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构建具有华美特色的小学生个人自我管理活动模式与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模式,设计自我管理活动手册与班级自我管理工作手册。
3.协调各方教育力量,使学生、教师、家长及时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教育信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优化。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对一个班连续跟踪研究三年)、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
(三)研究原则
自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协同性原则。
五、研究过程及基本认识
(一)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科学制定自我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
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操作内容和办法都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来提出(以下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描述是以北京《景山学校德育工作细则》中有关部分为参照提出来的)。实施中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校情、班情。
1.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6~8岁)的特点及自我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
生理发育特点:总的来说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骨骼坚固性差,富有弹性;脑重约为成人的90%,易兴奋;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开始换牙。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内容日益丰富。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判断上常常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但言行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迷信师长,尤其是教师。他们总爱告状,希望由老师来评理,因此教师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中要给学生具体指导和合理组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率与示范作用。
在个人自我管理活动内容上,《成长之路》以“图、音、文”并茂的形式,选择“文明礼貌、团结同学、遵守纪律、上课发言、作业书写、生活自理、文明就餐、锻炼身体、活动安全、劳动卫生”等项目,一年级学生只需每天自己对自己进行画符号评价选择。二年级学生写或画出自己“今天最开心的事”。对目标意识的培养上,我们只要求初步树立简单的短期目标,如昨天没有得“小星星”的项目,便定为今天的目标。
在班级个人自我管理方面,教师可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然后每个同学承包一项或两项,以培养责任心,并逐步发现、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一年级下学期可尝试班长、中队长竞选制,然后培养他们对工作有困难的班干部进行帮助。二年级开始学会制定简单的班级管理约定,实行主要班干部竞选制,明确职责,渗透民主评议思想。
2.中年级学生(三、四年级,8~10岁)的特点及自我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
生理发育特点:身体各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发育加速,后期有少部分女生已经出现青春期发育。少数儿童因营养过盛、运动量小而出现肥胖状态。
心理发展特点:知觉目的更加明确,观察的随意性进一步增强。有了独立性,开始发展计划能力。随意性大大发展,开始把学习的义务和责任当成包袱,开始出现想摆脱家长、老师过多束缚的想法。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受挫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初步表现出对异性的好感,出现“喜欢”的萌芽。
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思想幼稚片面,开始寻求自由、平等、民主,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在个人自我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建立“个人小档案”;学会制定简单的学期目标、月目标,会制定具体的周目标;每天能写成长日记,即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反思,对照标准做出等次评价,并选出“最难忘的事”用一句话记下来;每周能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小结,找出自己成功之处以树立信心,找出不足之处以明确前进方向;能参与民主评议;每学期能进行简单小结。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
3.高年级学生(五、六年级,10~12岁)的特点及自我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
生理发育特点:女生从10~11岁起,男生从12~13岁起进入人生发育的高峰时期。女生和部分男生的骨骼与肌肉开始快速发展。大脑机能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有所发展,为大量摄取知识做好准备。
心理发展特点:开始有意感知事物,注意力相对稳定;有意识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并有意识地想象;情感内容丰富,易冲动;意志上开始有主动性、独立性和果断性。对异性有好感。
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能运用道德知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行为复杂,有一定的策略和自我设想,学会隐蔽自己的行为,有自律意识。
个人自我管理方面,在中段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塑造自我形象,培养美好品质;正确对待早恋,树立远大理想,懂得为理想而奋斗。
班级自我管理方面,完善“每日一星”自我管理体系,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实现竞争与合作、民主与责任。
(二)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探寻自我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
个案研究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信息,集中精力将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探寻活动的内在规律。
三年级时,小A的家长几乎每周都有投诉其他同学或学校工作的意见,而小B的父母则常反馈孩子在家不听话的信息。我于是开始注重这两个学生“成长之路”的个案资料。我发现小A总是喜欢写别人怎么欺侮他;而小B则几乎相反,每次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总是在想自己哪里不对,哪怕是别人故意惹他。小A和别人闹矛盾时,家长第一句话总是“谁欺侮你了?” 而小B家长则相反:“你怎么又不听话了,是不是想挨打呀?”小A说,只要他说出了别人的不对,妈妈便不会骂他。小B说:“我每次回去都不敢吭声,有时我有道理也不敢去争辩”。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无须对家长过多苛求,我们要做的,只是怎样和家长一起努力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以上个案跟踪研究使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育自然有针对性了。
为便于家校合作,使个案研究连续性强,我们还引导学生在家或学校电脑上建立档案袋,里面包括成长足迹、我的荣誉、我的作文、我的影集等内容。
(三)以自我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活动发展性评价体系
我们的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三个为主”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核心,主要是因为自我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内因,是第一位的,同时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四)以尊重、诚信为纽带,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新秩序
针对“现在的孩子难管”“现在的学生难教”的问题,我们十分注重在对孩子们的爱中注入“尊重”“诚信”的因子,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各尽其责,平等对话的新秩序。去年我们四(5)班的家长会一改往日做法,由中队长来主持,会上先由孩子们自己汇报班上的学习、工作情况,然后学生、家长、老师互相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由三方共同讨论解决。如关于作业,有的学生说希望每天少一点;而家长却认为基础知识很重要,希望老师多布置一点。最后大家采纳了潘永绚母亲的建议:如果学生上课专心,本次作业又得了“优”,那么下次作业便可以适当“打折”,这样既保证人人基础过关,又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尝到认真学习的甜头。家长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六、研究成果
1.除了探讨出“小学生个人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小组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外,我们还完成了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手册—《成长之路》,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册;目前正在撰写《班级自我管理工作手册》。
2.班级德育效果明显。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逐年明显好转,班集体凝聚力强,班风正。主要表现在:(1)班级连续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2)学生个性得到较好发展,并培养了一批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小干部;(3)科任教师喜欢上本班的课。四年级上学期本班就接待了13节校内外公开课,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
3.家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家长们非常支持这项研究活动。张天元的家长说:“看了《成长之路》,了解到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的沟通也多了。这种自我管理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我们会尽家长之责。”刘一夫的母亲说:“太棒了,孩子的情况一目了然。”张波漾的家长写到:“漾漾现在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我感到漾漾比以前学习效率更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强多了。”……
4.研究成果在学校内部得到推广。在实验期间,华美学校许多班主任都借鉴了这种管理模式,尤其是引用了班级自我管理的工作表格,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在学生个人自我管理活动方面,华美学校现已有4个班级正在实验,还有一些班上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班级也加入这项实验。
七、研究展望
目前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启动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在校内外逐步推广试验,重点是完善自我管理活动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2.沃建中、林崇德:《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0.1。
3.刘志军:《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全国第三届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9.4。
4.景山学校:《景山学校德育工作细则》。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510520)